今年第一季度,中国外贸出口呈现稳健增长态势,实现良好开端。特别引人瞩目的是,被称为“新三样”的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动力。这三大产品一季度合计出口增长66.9%,同比增量超过1000亿元,对出口整体增速贡献显著,提升了2个百分点。
传统“老三样”——服装、家具、家电,在稳定市场的同时,“新三样”异军突起,成为中国外贸转型升级的鲜活例证。
"新三样"崛起为增长新动力
近期,上汽集团旗下最大汽车滚装船“安吉凤凰号”,装载着首批千辆名爵(MG)品牌的新能源车型,从福建宁德港启航,驶向墨西哥拉萨罗卡德纳斯港。这款系列车型在澳大利亚、新西兰、墨西哥、泰国、智利等近20个国家和地区均表现出强劲的市场号召力。
自年初以来,多家汽车企业海外订单量显著增加。北京汽车制造厂(青岛)进出口有限公司销售经理张才亮透露,他们刚刚接到了土耳其1000辆新能源车的订单,工厂正满负荷运转。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一季度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达24.8万辆,同比增长1.1倍。其中,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足迹已遍及全球51个国家和地区,出口总量达到4.3万辆,增长12.8倍。
在海外电动汽车和储能需求持续旺盛的背景下,一季度中国锂电池出口总额达到1097.9亿元,增速高达94.3%。江苏泰州某电池企业的一批锂电池即将发往南非,企业负责人表示,海外客户对户用储能需求激增,企业新增了一条锂电池生产线。
太阳能电池出口亦显现出强劲势头,成为中国外贸出口的新亮点。在第133届广交会上,太阳能电池企业迎来了欧洲、北美等地的采购商,一季度中国太阳能电池出口总额突破900亿元,同比增长23.6%。
“新三样”的全球影响力
“新三样”的出口表现并非偶然,去年一季度它们就已经实现了高增长,增速分别为100.8%、53.7%和83.4%。2022全年,电动汽车出口增长了131.8%,以太阳能电池为主的光伏产品增长了67.8%,锂电池增长了86.7%。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吕大良指出,“新三样”产品不仅体现了中国出口质量的提升和数量的合理增长,也为中国在全球绿色低碳转型中作出了重要贡献。
“新三样”全球热卖
据统计,今年一季度,“新三样”产品已销往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对欧盟、美国、东盟、韩国和英国前五大市场的出口分别增长88.7%、88.1%、103.5%、121.7%和118.2%,占总出口值的71.6%。
全球对“新三样”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背后是新能源产业在全球范围内的快速发展。中国政府大力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推动了包括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和太阳能电池在内的产品在全球市场的兴起。同时,中国持续的对外开放政策为“新三样”出口的高速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中国产业实力支撑“新三样”出口
“新三样”出口的强劲增长,得益于中国产业的综合实力提升。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不断增长,吸引了更多企业加入这一领域。关键技术和成本优势的提升,以及完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的支撑,使中国在“新三样”出口上占据领先地位。一季度,民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国有企业等不同类型的出口主体均实现了快速增长,其中民营企业占比高达65.4%,高于其在出口总体中的比重。
中国企业在海外布局产业链,有效降低了运输成本,规避了汇率风险,进一步推动了“新三样”产品的出口。例如,上汽集团在海外建立了包括研发中心、生产基地、营销中心、供应链中心及金融公司在内的完整产业链,比亚迪则在泰国设立了首个海外乘用车生产基地,提高了交付效率。
展望未来,持续优化出口策略
面对复杂的国际贸易环境,中国将进一步优化“新三样”出口策略,提升海外运营能力和市场多元化布局。通过加强与国际市场的技术交流与合作,提高品牌影响力,降低市场依赖风险,实现持续的产业竞争力提升。专家预测,随着技术创新和产品质量的不断优化,未来“新三样”出口将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为全球绿色低碳转型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