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领先的消费者研究与零售监测公司尼尔森IQ电子商务部门副总裁杨英的最新分享中,我们深入探讨了中国零售业的崭新面貌及其对自有品牌建设的影响。
中国制造业与零售业的深度融合,为构建自有品牌提供了强大推力。这一结合不仅满足了消费者日益多元化的品质需求,还为经济加速回暖注入了强劲动力。
尽管中国自有品牌市场占比尚不足1%,但零售业的自有品牌建设正展现出持续扩张的趋势。随着经济复苏与消费信心的提升,线上消费规模的增加以及消费者对国产品牌与优质产品的偏爱,为中国自有品牌的发展开辟了广阔机遇。
零售业在自有品牌建设中扮演着关键角色。通过精准捕捉消费数据,零售商能迅速响应市场需求,推动产品研发与生产。同时,利用自身在渠道、营销等方面的独特优势,零售业能够高效连接消费者,促进自有品牌快速发展。
过去数十年,零售业经历了从产品导向到渠道主导,再到以消费者为中心的转型。当前,零售业自有品牌的核心聚焦于把握市场趋势、创新产品,以满足消费者多样化品质需求。在线上渠道的持续增长背景下,电商与自有品牌的融合为行业开辟了更多可能性。
据尼尔森IQ数据显示,全球零售业自有品牌占比约为16.3%,而中国的这一比例仅为0.5%,显示了巨大的提升空间。近年来,中国零售业自有品牌增长势头显著加快,电商渠道成为推动小品牌与优质产能快速成长的关键途径。
面对疫情等外部因素的影响,消费者不仅转向线上购物,而且对产品质量的要求并未减弱,他们寻求以合理价格获取更高品质的商品。零售业通过优化供应链与市场洞察,有效地回应了这一需求。
在品牌建设中,产品质量只是基础,满足消费者的物质与精神需求同样重要。零售商需提升自身能力,实现品牌建设与消费者体验的双赢,这成为中国零售业自有品牌发展的关键所在。
作为新型实体企业的代表,京东通过旗下品牌如京东京造、惠寻等,已积累丰富经验,赢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这些品牌展示了线上消费时代零售业自有品牌建设的全新可能。
工业4.0的到来加速了消费者、零售商与制造商之间的链接,降低了流通成本,增强了创新能力。通过产品和品类的细化与创新,零售商和制造商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选择。中国自有品牌与合作厂商的实践,已初步验证了这一趋势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