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策数据:五步构建企业 CDP 全域用户关联数据体系

图灵汇官网

企业客户数据平台(CDP):构建与优化用户数据体系

企业客户数据平台(CDP)作为现代数字化营销的核心工具,旨在整合并管理跨渠道的用户数据,为企业提供全面、深度的用户洞察,进而实现个性化的用户体验。然而,在实施CDP的过程中,企业常面临短期ROI难以显现、投入与产出不对称的挑战,这直接影响了企业对CDP项目的信心。尤其在中国数据市场,CDP项目更多聚焦于数据治理,旨在解决数据割裂、系统间数据口径不一致和数据污染等问题,而统一用户数据标识成为CDP数据体系建设的关键。

白皮书概览:神策数据发布的《CDP全域用户关联数据体系建设与实践》白皮书指出,企业实现业务价值的最终目标在于实现全域用户标识的唯一化,即将来自不同渠道、生态系统和业务部门的数据汇聚并关联至同一用户。本文将详细阐述企业如何通过构建全域用户关联体系实现这一目标,归纳为五个关键步骤。

第一步:上下游业务系统数据盘点

在着手CDP的用户数据基础建设之前,企业应首先清晰界定CDP上下文中的数据状况。这包括:

  • 数据源梳理:识别涉及业务活动的各种系统。
  • 用户主体ID梳理:收集各系统中用于标识用户及其数据的ID,如设备ID、企业微信ID、Union ID、Open ID、Cookie ID等。
  • 用户属性梳理:记录各系统内用户ID关联的属性,如业务ID对应用户业务属性(如卡号、身份、微信ID、手机号等)。
  • 数据质量评估:分析数据源的准确性,如识别一个手机号对应多个证件号的情况,并分析数据产生原因,制定处理策略。
  • 应用场景梳理:明确CDP应用流程中涉及用户ID的典型场景,如数据接入、用户分群等。

第二步:设计全域用户ID关联方案

制定用户ID关联方案需明确参与关联的ID类型、优先级、数量和父节点等信息:

  • ID优先级设定:解决ID冲突时的数据归属问题,优先级高的ID优先。
  • 业务唯一ID定义:系统中用于唯一标识用户的顶级ID类型。
  • 数量限制:根据实际业务情况,确定用户可拥有的ID数量。
  • 父节点定义:ID间的层级关系,如在微信生态中,Union ID作为Open ID的父节点,解绑时同步解绑所有子节点。

第三步:实施用户数据关联的回溯修复

在完成全域用户关联后,应定期检查历史数据,修正关联错误,重新构建用户全生命周期画像,提升数据质量。例如,对于基于唯一昵称关联到错误用户的数据,应依据注册时间排序,将数据正确归类。

第四步:处理用户关联属性冲突

在关联过程中,遇到属性冲突时,遵循预置规则、缺省规则、基准规则和首末次规则进行处理,确保数据一致性。

第五步:验证与测试CDP数据体系

通过神策数据的ID-Mapping功能,对全域用户关联进行系统性校验与测试,包括:

  • 关联成功率验证:检查数据埋点逻辑是否有效。
  • 全端执行情况:确保不同SDK类型上报的关联数据一致性。
  • 错误报错校验:监控并分析报错数据,确认错误原因。
  • ID格式校验:检查业务ID格式、长度等是否合规。
  • 关联情况排查:识别未关联用户、特定触点未关联用户以及仅具有设备ID的用户,确保数据一致性与业务逻辑相符。

通过以上步骤,企业可以系统性地构建和优化CDP用户数据体系,有效提升数据管理和营销效率。

本文来源: 图灵汇 文章作者: 马齐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