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科技时代,高等教育机构致力于构建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育体系,旨在培养具备深厚专业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作为“一流大学”建设的一员,西北工业大学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积极探索创新教育模式,致力于选拔和培育出一批服务于国家战略需求、拥有优秀综合素质的拔尖人才。
近期,青软集团携手西北工业大学共同启动的“新工科训练营”项目取得了圆满成功。这一项目将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前沿技术引入课堂,通过真实的产业案例教学,为2020级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生打造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项目实训之旅。
青软集团提供的产业实训项目旨在全方位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但不限于技术应用能力、动手实操能力、创新能力、职业素养等。项目内容按照难度递增的原则设计,分解为多个子任务,并依托青软自主研发的“大数据实训室”与“人工智能实训室”进行实施。
项目之一是基于Flink、Kylin、Druid等技术构建的商业智能实时数仓决策平台。此项目专注于电商数据处理与可视化展现,涵盖了Flume、Kafka、Zookeeper、HDFS、Spark、Flink等主流技术的应用。大数据实训室提供了全面的技术、资源支持,为学生构建了金融行业的底层架构,实验环境一键部署,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场景下掌握数据仓库设计思想、企业级实时数据仓库技术、分布式数据库技术、主流微服务技术和前端技术,最终具备自主开发高并发、高可用的实时大数据数据仓库系统的技能。
另一项目聚焦于人工智能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通过构建基于知识图谱的农医问答机器人。学生们需要搭建水稻疾病知识图谱,实现在线问答系统的部署,将非结构化的水稻疾病数据存储至知识图谱中,并将其集成至Web平台和微信公众号。通过优化系统,增强其问题回答的多样性和前端界面的美观性。人工智能实训室为该项目提供了实验环境、内容资源、算力资源和技术支持,让学生们熟练掌握了自然语言处理、深度学习等AI关键知识与技术,增强了对智慧农业技术应用与发展趋势的理解。
新工科训练营采用以学生为中心、以目标为导向的教育理念,将线上线下的学习方式相结合,将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深度融合,采用创新的“游泳池式”教学法,通过任务驱动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学生在项目中扮演不同角色,如开发工程师、测试工程师、项目经理等,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企业级项目,体验真实的企业工作流程。
学生在实训过程中获得了显著的成长,如翁同学分享道:“这次实训是一个长期系统化的学习体验,通过为期四周的专业实习,不仅学到了项目管理知识,还接触了许多新技术。青软的U+新工科智慧云平台搭建的实训室让我们能够共享开发环境,进行团队协作,操作简便。”
刘同学则表示:“实训项目为我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实践机会,通过详细的课程学习,我从模型训练部署到Web端和公众号端的开发与连接,掌握了项目实施的基本流程,养成了规范编写代码的习惯,对各领域的知识有了深入的了解。”
西北工业大学作为一所“多科性、研究型、开放式”的高等学府,始终坚持“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育人理念,致力于培养具有家国情怀、追求卓越、引领未来的领军人才。通过与青软集团的合作,双方紧密协同,聚焦学生毕业后工程实践能力的提升,引入涵盖智慧金融、智慧农业、智能驾驶等领域的典型项目案例,实现了教育与实践的有效融合,快速提升了学生们的综合能力,使之符合工程师创新与国际化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