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绿色消费观念日益普及,二手商品的市场需求持续增长。据统计,至2020年,中国二手手机交易量已达到1.52亿台,二手服装及服饰亦颇受追捧。消费者耿晓佳对此深有体会,过去她因担忧二手手机质量而谨慎,但现在有了正规渠道和质量保证,她更换手机的频率显著提升。
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等机构发布的《2021年中国闲置二手交易碳减排报告》揭示,2020年,中国二手消费市场规模已逾万亿元,预计至2025年,闲置物品交易总额将突破三万亿元。这表明,让闲置物品流通不仅成为了一种节俭生活方式,更演变为一种流行趋势。
早在2010年上大学期间,曾斌便涉足二手电子产品交易,从最初的私下交易到后来的线上平台买卖。他指出,过去购买二手商品常被视为“拮据”的象征,但如今,这一行为不仅体现着精明理财,更彰显出环保意识。根据该报告,每笔二手手机交易至少能减少约25公斤的碳排放,而家电及3C产品类的闲置交易则能产生更高的碳减排效益,一台家用冰箱的闲置交易可减少130公斤的碳排放。
二手电子产品交易的活跃不仅影响着消费者生活,也为从业者提供了新的机遇。在线下单后,商家通常在3小时内上门回收,现场检验、清除隐私并即时支付,整个过程不到半小时,每单平均收入可达30元。某二手闲置交易平台的回收员工宋永铎表示,平均每天接到15至20单,每月基本收入约为1.5万元。
回收来的电子产品最终流向何方?宋永铎所在的平台将手机送至山东青岛的质检仓库,这里汇集了来自全国的二手手机。无论是自行寄售还是上门回收、线下收购的二手手机,都将经过仓库内的隐私清除和多级质检,确保安全后再流向市场,销售给消费者。此外,每台手机均进行360度拍摄,详细记录瑕疵,使消费者在购买前能充分了解手机状况,便于接收实物后与质检报告对比。
中国旧货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常大磊的研究显示,二手物品再利用不仅能激发经济活力,还能带动相关产业如清洗、维修、包装、物流等的发展。2021年,中国旧货交易总额突破11000亿元,线上交易额超过4500亿元,现有市场主体数量约70万家。
响应国家政策号召,2021年10月,国务院发布《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强调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健全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完善废旧物资回收网络,推广“互联网+”回收模式,以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2022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等部门出台的《促进绿色消费实施方案》进一步鼓励拓宽闲置资源共享和二手交易渠道,推动绿色消费模式的深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