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阎力大:智慧城市应是可持续发展的有机生命体

图灵汇官网

在探讨如何助老跨越“数字鸿沟”,共建包容性数字社会的过程中,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老龄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原新提出了一种“另类”的观点。这一观点聚焦于“数字鸿沟”的复杂性及其不可避免性。

在10月9日举办的“助老跨越数字鸿沟,共建数字包容社会”研讨会上,政产学研各界代表就老年人如何适应互联网应用的适老化改造展开了深入讨论。原新指出,随着“老年人”群体代际更迭,其受教育水平的提高为缩小“数字鸿沟”提供了有利条件和趋势。然而,从供给角度看,科技产品的快速迭代与智能化服务的升级,不仅加速了技术创新,同时也可能加剧新的“数字鸿沟”。

原新强调,在老年人群体的代际更替与新技术更新相遇时,完全消除“数字鸿沟”实属不易。随着旧“数字鸿沟”的减弱,新的鸿沟必然会出现。因此,他认为,构建一个兼容并蓄的数字社会和充满体谅的数字环境,对于未来社会发展至关重要。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至2021年6月,我国网民总数达到10.11亿,其中50岁及以上的网民占比近三成。这一数据揭示了老年人群体在数字社会中的重要地位。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兼老年学研究所所长杜鹏指出,当前老年人在运用数字技术时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缺乏自主性与受益意识、因个人经济状况、身体条件以及城乡差异导致的设备获取与网络连接受限,以及缺乏有效的法律保障来保护老年人的信息安全、隐私安全和防骗能力。

杜鹏建议,应从“包容”与“平等”的视角出发解决这些问题,将建设一个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数字包容社会作为目标,确保新技术能够惠及全体社会成员,避免在不同人群中制造新的不平等。

中国人口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翟振武则强调了老年人学习新技术的重要性。他指出,数字技术已成为积极应对老龄化挑战的关键支柱,是增强社会参与的重要手段。翟振武呼吁将“数字鸿沟”转变为“数字跳板”,通过提供支持,帮助老年人掌握数字技术,实现数字时代的“新扫盲”。

面对老龄化社会的挑战,各大互联网应用正在积极采取措施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进行适老化改造。例如,快手企业社会责任总监李秉钧特别提到了加强反诈骗教育,旨在让老年人在享受互联网便利的同时,能够更加安全、放心地使用相关产品。

综上所述,尽管社会各界都在努力缩小“数字鸿沟”,但原新的观点提醒我们,这一过程充满了复杂性与挑战。通过构建包容性的数字社会和提供全面的支持体系,我们可以为老年人创造一个更加安全、公平且充满机会的数字环境。

本文来源: 图灵汇 文章作者: 武飘
    下一篇

【环球网科技综合报道 记者 勃潺】10月15日,美团单车数字人民币试点活动今日交出首份成绩单:截至10月14日,上线满一个月的美团单车数字人民币试点活动已吸引超过100万用户开立数字人民币个人钱包,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