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未成年人在享受数字时代便利的同时,也面临网络环境中的挑战。不良网络文化如“饭圈”追星乱象、网络“三俗”(低俗、庸俗、媚俗)以及网络欺凌等现象,对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产生了负面影响。为此,本版特推出“清朗未成年人网络环境”策划,旨在关注并探讨如何为未成年人营造一个更加健康、清朗的网络空间。
中央网信办近期开展的“清朗·‘饭圈’乱象整治”专项行动,已取得显著成果。累计清理有害信息逾15万条,处置违规账号数千个,关闭问题群组千余个。这一行动旨在规范和引导粉丝群体的理性追星行为,净化网络空间。
《2020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我国未成年网民参与粉丝应援的比例高达8%,其中初中生是主要群体。然而,“饭圈”现象已显现出低龄化趋势,并滋生出一系列负面效应。
近年来,“饭圈”乱象日益严重,包括互撕谩骂、拉踩引战、挑动对立、侮辱诽谤、造谣攻击等不当行为频繁出现,严重扰乱网络生态,甚至触犯法律。面对畸形的“饭圈”,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治理,以保障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追星本应是欣赏与成长的过程,但在当前的“养成式”追星模式下,打榜应援、买代言、做数据等行为已成为常态。此类集资活动花样繁多,金额巨大,且存在诱导套路,对未成年人的消费决策产生不良影响。
调研发现,不少未成年人在心智尚不成熟的情况下,易受鼓动冲动消费,这背后是灰色地带的集资监管问题。粉丝通常通过特定应用进行集资,而集资收入的流向及使用情况,也需引起重视。
在“饭圈”现象的背后,隐藏着庞大的偶像产业市场及其复杂的利益链。经纪公司、社交平台、“职粉”、“粉头”以及水军等角色各司其职,共同推动着流量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埋下了隐患。
面对“饭圈”乱象,需要社会各层面共同努力。依法整治,强化监督管理,引导正向教育,是实现长效治理的关键。社会各界应当加强合作,共同为未成年人营造文明健康的网络环境。
网站平台应取消诱导粉丝应援打榜的功能,优化榜单规则,完善粉丝群圈管理。未来,将进一步通过加强网上信息规范、强化账号管理、打击黑产、建立粉丝引导机制等方式,为未成年人提供更为清朗的网络空间。
明星作为公众人物,应提升个人素养,为粉丝树立正面榜样。同时,学校、家庭及相关部门需增强文化教育的吸引力,帮助青少年提高网络媒介素养,形成抵制不良文化影响的意识和自律能力,引导青少年理性追星,培养良好的上网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