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四航天员首次出舱!新“家门”亮眼

图灵汇官网

探索新纪元:中国空间站问天实验舱的出舱新篇章

引言

北京时间九月一日十八时二十六分,中国空间站的神舟十四号乘组航天员陈冬成功开启了问天实验舱气闸舱的出舱门。至十九时零九分,陈冬和刘洋顺利出舱,完成了安装脚限位器和舱外工作台等任务,并在小机械臂的支持下进行了问天实验舱扩展泵组的安装、全景相机的抬升,以及舱外自主转移应急返回能力的验证。这一壮举标志着航天员首次从问天实验舱的气闸舱“出门”,开启了一个全新的太空探索篇章。

特色与设计

问天实验舱气闸舱以其独特的外观设计吸引着人们的目光,其外方内圆的造型别具一格,是空间站系统中唯一采用方形舱体设计的存在。这一设计不仅美观,还蕴含着功能性考量,特别是便于机械臂抓取舱外载荷,确保载荷的观测视场。

出舱气闸与机械臂

出舱气闸的外部承载着一套名为“小臂”的5米长机械臂,这是一套具备7个自由度的小型机械臂,其设计小巧而精度极高,适合抓取并操作中小型设备,使得舱内航天员能够利用人机交互完成复杂操作。此外,这套机械臂与核心舱的大臂结合,可形成长达15米的组合臂,支持更多舱外任务的执行。

更衣室与出舱便利性

问天实验舱的出舱气闸被设计为圆柱形,提供了更为宽敞的空间,让航天员在进行出舱准备和返回时更加舒适。与之前通过空间站核心舱节点舱出舱的模式相比,问天实验舱的舱门直径达到了1米,航天员只需通过门体上的操作手柄旋转解锁,使用助力机构消除残压,拉动把手即可轻松开启舱门,大大简化了出舱流程。

自主制造与技术创新

中国空间站实现了全面国产化,包括产品、部组件、原材料及关键核心元器件,均实现了自主可控。在这一背景下,问天实验舱的安全系绳得到了显著改进,其长度超过10米,不仅避免了对航天服的勾挂,还经受住了太空环境中极端温度、空间辐照等恶劣条件的考验。此外,该系绳还具备恒力收放特性,提升了航天员携带设备的便捷性和机动性。

结语

随着问天实验舱的出舱活动开启,中国空间站的探索之旅迈入了新的阶段。这一系列创新设计与技术突破不仅体现了中国在太空探索领域的持续进步,也为未来的太空科研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不断的技术革新与实践探索,人类对于宇宙的了解将不断深化,书写着属于全人类的太空新篇章。

本文来源: 图灵汇 文章作者: 潘美杰
    下一篇

12月18日,为实现安徽省六安市顺河镇平安希望小学女子足球队"登上更大的赛场"的小愿望,中国平安工作人员将这支刚组建的女子足球队的队旗送到了卢塞尔体育馆,接受来自世界各地球迷的祝福。 洪水后"重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