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动态】
当前正值小麦收获入库,水稻抢种的关键时节,粮食丰产高效,耕播质量成为决定性因素。6月20日,扬州大学张瑞宏专家团队前往江苏省建湖县产学研用合作示范基地,面对36度的酷暑,深入农田考察早稻生长情况,向基层农技人员及农户推广了水稻全程智慧无人耕地、开沟、平土、播种等九步骤一体化作业的创新模式。
该模式是在建湖县农业部门的支持下,由扬州大学与江苏大地禾集团共同建立的智慧高效农业生产基地。计划首期示范面积超过1万亩,旨在构建稻麦生产周期的数字化、精准化操作体系与设备应用,实现稻麦全程机械化、智能化、信息化的生产模式。此举旨在全面提升农机装备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大幅增强农机与农艺的融合度,显著提升耕播质量。
位于江苏苏北的建湖县,作为全省粮食大县和农业机械化先导区,现有耕地面积逾110万亩,其中水稻种植面积达到50余万亩。大地禾集团作为集现代农业与多元化产业投资于一体的综合性控股公司,通过10年的转型,已拥有28个大型农场,总面积达30万亩,正致力于打造一个无人化作业的万亩智慧农业示范农场。
江苏省政协教卫体委副主任姚冠新教授指出,为了确保粮食生产的高效与高产,应加快推动农业机械化的升级转型,大力促进农业的机械化、智能化进程。尽管江苏农业机械化水平日益提升,部分地区在耕整、栽播环节已采用农机自动驾驶技术,但整体上的农业智能化、信息化程度仍待提高,碎片化的应用问题突出,尚未能全面覆盖农业生产周期,无法充分释放智能农机的潜力。
扬州大学的张瑞宏团队针对这一问题,创新研发出无人机数字化精准化稻麦种植技术,通过集成九步骤作业机,实现了水稻的数字化、精准化旱地播种,相较于传统的机插秧工艺,此技术节约了放水泡田、水田耕翻、水田平整以及前期育秧等环节,大幅减少了水稻种植初期的用水、人力和育秧成本,确保了成本控制、稳定产出和高产目标的实现,为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和模式示范。
在江苏大地禾集团董事长朱加军看来,无人机数字化、精准化稻麦种植技术是革新传统种植技术、应对农机应用碎片化挑战的重要途径,代表着农业全程机械化、智能化、信息化的发展方向。他表示,今年集团将进一步深化与扬州大学在农业机械、飞防植保、水稻高效栽培等方面的协作,特别是在各农场全面推广无人化、数字化、精准化稻麦耕种技术,并计划开展辐射推广,以实现农业生产智能化,培养现代职业农民,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增加产量,优化稻麦品质。
朱加军强调,集团将继续聚焦现代农业发展,加强与扬州大学的合作,推动技术革新,助力农业生产智能化转型,确保粮食安全,提升农产品质量,为实现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目标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