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论坛唯一企业代表!海纳云亮相第二届中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峰会

图灵汇官网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探索与展望

随着2022年的临近尾声,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成为了年度亮点之一,成为两会政府工作报告的热点话题,并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被寄予了2023年经济复苏的厚望。然而,面对“谁来做、怎么做、做成什么”的挑战,中国城市在智慧城市建设的道路上仍需政企学研携手,共同探索未来的答案。

高峰论坛汇聚智慧力量

12月21日,国家信息中心、青岛市人民政府与山东省大数据局联合举办的第二届中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峰会在青岛举行。这场盛会吸引了来自全国23个省份的76个城市代表、30余位行业知名院士专家以及40余位头部企业代表,通过云端汇聚青岛,以云直播的形式与线上观众共享智慧城市建设的盛宴。

政企学研共探确定性未来

在科技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城市不仅为居民提供了便捷丰富的日常生活,同时也面临着诸如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带来的安全挑战。如郑州暴雨、重庆山火等事件凸显了城市治理在应对非常态下的重要性。因此,政企学研界汇聚一堂,旨在从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共同探讨智慧城市建设的未来方向。

刘宇南:聚焦三大关键问题

国家信息中心主任刘宇南提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应重点关注三个方面:一是深化城市治理创新,提升城市对疫情及自然灾害的韧性;二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建设智慧县城,助力乡村振兴;三是创新建设模式,建立长效运营机制,向企业提供数据开放,促进城市自我造血和运转。

宁吉喆:强化科技支撑,构建智能韧性城市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副主任、国家统计局原局长宁吉喆强调,“一网统管、一网通办”在优化城市治理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他认为新型智慧城市应具备智能与韧性,特别是在非常态下的城市治理中,应进一步加强科技支撑,构建全时全域的数据融合体系,形成人机结合的智能研判与响应能力。

海纳云:技术与场景融合,筑建城市安全基石

作为主论坛唯一的企业代表,海纳云展示了其在城市安全应急领域的深入探索。公司以城市安全为切入点,通过“技术+场景”的融合,构建城市安全底线,助力城市数字化治理。海纳云拥有自主研发的“星海数字平台”和“城市大脑”,以及强大的“感能、数能、算能、图能”四大能力。在场景层面,公司从道路桥梁的安全监测入手,形成了涵盖数字应急、城市生命线、数字市政、数字孪生BIM/CIM、数字城市治理、数字社区/园区的五大全代表场景。

青岛样本:技术创新与场景落地

青岛作为中国沿海的重要中心城市,其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成果。青岛市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局长张艳分享了青岛在推进政府和社会全领域数字化转型、整合城市感知终端和政务平台、加强城市生命线工程和感知能力等方面的实践经验。海纳云作为青岛本土企业,通过技术创新与场景落地,为青岛打造了多个具有代表性的新型智慧城市样板项目,包括“青岛市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青岛市道路桥梁监管服务平台”等,助力青岛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方面成为全国的“第一梯队”。

聚焦场景,打造最佳体验

在峰会期间,海纳云分享了其在数字政府、数字惠民领域的实践成果,强调了技术创新与场景落地的重要性。海纳云通过“星海数字平台技术底座”、“城市信息底座五大关键技术”以及“数字孪生开放平台”等三大维度,构建了“一图一库一中台”的技术架构,实现了全空间、全要素、全过程、多尺度、可计算的新型数据体系,为数字城市的全行业应用建设提供了坚实基础。

展望未来:政产学用企协同

本次峰会不仅展示了智慧城市建设的最新进展,更凸显了政产学研企协同合作的重要性。未来,随着“政产学用企”进一步协同,中国新型智慧城市的发展有望在全球舞台上占据领先地位。同时,海纳云发布的《数字城市泛在感知体系》白皮书、《海纳云智慧社区》白皮书与《海纳云智慧园区》白皮书,展示了企业在智慧社区与智慧园区建设方面的深厚实力与丰富经验,彰显了头部平台型企业对智慧城市建设的持续贡献。

这场高峰盛会不仅是智慧城市建设的一次重要总结,更是对未来发展的深刻思考与展望,预示着中国在智慧城市建设领域将迈出更加坚定的步伐。

本文来源: 图灵汇 文章作者: 茂轩说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