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企改革与数智化转型的大背景下,中央及国有企业正逐步深化对国资监管的理解与实践,从满足监管要求转向认识其对自身数智化转型的推动与指导作用。国资监管体系经历了从放权让利到集中行使权力的演变,中央企业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深化改革,以适应监管模式与路径的变化。
技术层面,信息技术的持续进步正推动中央企业加速数智化转型。国资监管模式从传统的报表填报转变为在线监控和云端管理,显著提升了监管效率与便捷性。这一转变的关键在于如何理解监管需求的本质,即通过在线与云上监管,优化央国企与监管机构间的对接与沟通效率。
在中央企业与国资监管的关系中,寻求灵活性与管控的平衡成为关键。企业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在有效监管范围内实现经营自主,激发内在动力。通过重新审视监管理念,监管的核心目标是快速、准确地感知企业运营状态,帮助发现经营过程中的问题与隐患,而非增加负担。
“穿透式监管”模式是智能化监管的重要实践。该模式首次在2016年的《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中被提出,旨在通过综合资金来源、流程与最终投向的信息,识别业务本质属性,实现监管的实质重于形式。2018年,《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强调了这一监管要求。2021年,国务院国资委发布通知,提出到2025年,全面建立数字化智能化监管体系,实现监管信息的高效收集与政策的精准执行。
面对复杂的企业层级结构与多业态经营挑战,用友提出了面向中央企业的“穿透式监管”新主张。这一主张以资本管理为核心,围绕决策程序、资本运作、资本回报与资本安全进行重点管理,通过整合内外部数据、运用监管指标与模型,构建面向央国企的穿透式监管模式。用友BIP国资云平台,结合顶层框架、业务主线、作业平台与支撑平台,为央国企提供了一站式解决方案,旨在实现纵向全级、横向联动、智能高效的监管体系。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中央企业数智化转型提供了强大支持,同时也促进了“穿透式国资监管”模式的加速落地。大数据技术在挖掘价值、揭示规律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帮助企业深入分析涉及人员、物流、采购、财务、投资等多元信息及其变化趋势。人工智能技术则通过沉淀与重构管理智慧与规则,为企业提供管理经验的复现与创新。平台技术的高效性与可扩展性,使得央国企能够便捷地获取服务,减少数字化基础设施的投入。区块链技术的引入,为监督与管控模式提供了新的视角,尤其是在对标的监督与管控方面。
在财务领域,穿透式监管模式通过层层递进的经营活动分析,帮助企业及时掌握经营状况,做出有效决策。在债务领域,通过及时的风险预警,企业可以迅速识别异常情况,采取应对措施。在投资领域,穿透式监管有助于优化投资布局与决策,确保国有资本的有效赋能。
大数据穿透式国资监管不仅为中央企业提供自上而下的监管需求分析与方向指引,同时也是推动其数智化转型的重要推力。完善穿透式监管体系,能够使监管信息更加全面、准确、及时,从而提升监管政策的制定效率。通过与监管政策的紧密配合,中央企业可以不断优化内部管控系统,提升数据对接能力,实现数智化转型的目标。在这一过程中,央国企不仅增强了自我监管能力,也促进了整体行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