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燕遥感丨构建实景长三角,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图灵汇官网

国家级基础设施“实景三维中国”:全面布局与深度探索

政策导向与目标设定

2022年2月,自然资源部正式推出《实景三维中国建设方案》,将其纳入“十四五”自然资源保护与利用规划。目标明确,到2025年,至少50%的政府决策、生产调度和生活规划可以通过线上实景三维空间实现;至2035年,这一比例提升至80%,全面推动地理信息基础设施现代化。

“飞燕遥感”的响应与实践

“飞燕遥感”积极跟进自然资源部的政策导向,率先启动了“实景长三角”项目,致力于将这一创新理念与技术应用于区域发展之中。

技术创新与机遇

实景三维技术以其全面表达地理实体的特点,为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各地的实景三维建设热情高涨,尤其是自“实景三维中国”建设启动以来,“飞燕遥感”在长三角苏、浙、皖地区,凭借先进的设备与自主研发的AIMS航摄仪,已完成了超过1万平方公里,精度优于3厘米的航摄与三维实景模型制作。

无人机与航空摄影的挑战与展望

尽管无人机传感器的微型化使得数据采集更加便捷,卫星影像逐渐走向商用化,但有人机载航空摄影在面临空域资源限制与无人机、卫星遥感竞争的同时,也暴露出诸如影像获取范围受限、制作高精度影像难度大、空域协调困难、飞行效率低下等挑战。这一现状促使我们深入思考如何在竞争中寻得新出路。

设备差异化竞争策略

面对市场上设备的局限性,如某些倾斜相机缺乏大幅面下视能力,激光雷达设备正视影像过小,直升机搭载平台受限于重量与飞行效率,以及缺少高光谱数据获取能力等问题,我们提出了一个全面而高效的解决方案。设想中的设备需具备较大下视幅面,以支持正射影像制作;集成倾斜航摄功能,满足三维模型构建需求;采用高频率激光发射,以适应地形、林业等复杂应用场景;并能同时获取高光谱数据,各项技术参数均达到市场领先水平。

自主研发的突破

受限于飞机结构与航空安全因素,实现多种数据的同步获取与集成成为一大挑战。通过整合面阵相机与线扫描成像技术,“飞燕遥感”成功自主研发了AIMS航摄仪,实现了五大模态数据获取时相一致、降本增效的目标,显著提高了作业效率与数据精度。

项目案例与成果展示

  • 江苏:淮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数据新增项目,通过大棕熊飞机搭载自研PAN-U5倾斜航摄仪,成功完成约155平方公里范围的倾斜航空摄影及实景三维模型生产。
  • 浙江:绍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上虞分局的“高精上虞地形场景建设”项目,借助AIMS获取的高密度激光点云,高效生成白模,提升三维数据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 安徽:合肥市的航空摄影与0.1m正射影像生产项目,通过优化分类算法,显著提升了项目成果在城市规划、环境治理等方面的支撑作用。

推动时空信息泛在应用

实景三维时代的到来,不仅催生了水利、交通、智慧城市等领域的创新应用,也推动了GIS云平台的搭建,为客户提供多元化、智能化、定制化的在线地理信息应用服务。通过参与如引洮供水工程三维GIS虚拟仿真平台、无锡市新吴区三维地籍管理平台、综合交通一张图资源智慧管理平台等项目,以及搭建飞燕遥感GIS云平台,实现了从数据服务到在线地理信息服务的转型,加速了地理信息在社会经济建设中的普及与应用。

未来展望与持续创新

未来,“飞燕遥感”将继续深耕质量与创新,深化品牌影响力,从实践经验中不断迭代提升,为“实景三维中国”建设注入持久动力,推动地理信息科技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广泛而深入的应用。

本文来源: 图灵汇 文章作者: 康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