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视频内容领域,主流形式的转变使得内容的表现方式日益多样化。对于广大观众而言,关注内容的创作来源——UGC(用户生成内容)、PGC(专业生成内容)还是PUGC(专业人士生成内容)——已不再是决定观看兴趣的关键因素。只要内容能满足娱乐、探索或求知需求,观众便倾向于接受。然而,对于那些以UGC内容起家的视频平台来说,战略重心的调整变得尤为重要。
近期,YouTube宣布对专业视频内容产生浓厚兴趣,计划加大PGC内容的投入,推广自制内容,并考虑直接购买版权内容。这一动向标志着平台正寻求从纯粹的内容聚合者转变为内容生产者,旨在吸引更多用户,提升用户粘性。
YouTube正与多家公司进行谈判,计划推出类似于Netflix、Disney+的内容订阅服务,旨在为用户提供更丰富、更高质量的专业视频内容。此举旨在拓宽专业视频制作机构的分发渠道,同时让用户享受更多版权内容。
YouTube作为UGC平台起家,其最大使命是“赋予每个人发声的机会”,创建一个包容和相互尊重的环境,让创作者能够自由表达。然而,向更多版权内容的转型,是否偏离了其初衷?这引发了关于平台发展方向的讨论。
面对广告收入的增长放缓(YouTube第二季度广告收入增长至73.4亿美元,为自2020年以来最小增幅),YouTube必须寻找新的增长点。根据Pew研究中心的数据,YouTube仍然是美国青少年最常使用的平台之一,拥有庞大的用户基础。通过引入更多版权内容和专业制作的内容,平台旨在吸引用户,拓展付费订阅模式。
UGC内容带来的审核难题,以及如何在不干涉创作者积极性的情况下管理内容,是平台面临的挑战。算法推荐问题也需解决,避免推送不良内容给用户。平衡内容质量和用户需求,对所有视频网站来说都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议题。
面对挑战,YouTube选择借助自身优势主导内容生产,这似乎成为其未来发展的关键路径。借鉴Netflix、Disney+的成功经验,高质量、稳定的内容产出是吸引用户付费的核心。
B站,作为中国视频领域的佼佼者,同样面临内容生态的演变。为了扩大付费用户群体,B站开始探索自制内容,包括引进动画资源和尝试自制综艺、剧集,以应对用户对高质量内容的需求。与YouTube不同的是,B站的游戏业务曾为主要收入来源,但随着游戏收入占比下降,平台开始更加依赖用户增值服务和广告收入。
对于创作者而言,无论是选择个人创作还是与MCN机构合作,高质量、持续的内容产出都是关键。平台推动PGC内容的创作,以及个人创作者与MCN机构的合作,有助于扩大内容生产的规模,同时确保内容质量。
无论是YouTube的转型,还是B站的探索,都反映了视频平台在内容生态演变中的适应与调整。面对用户需求的多样化,平台既要保持UGC内容的独特魅力,也要通过PGC内容提升内容质量和多样性,以吸引和留住用户。在内容创作、审核与商业化之间找到平衡点,将是未来视频平台发展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