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中,规划司司长毛群安强调,“互联网+医疗健康”政策带来的益处日益显著。据统计,全国已有超过7700家二级及以上医院建立了预约诊疗制度,提供线上服务,互联网医院的数量已超过1100家。国家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已基本建成并进入试运行阶段。
随着政策持续支持和技术的不断进步,中国互联网医疗行业正驶入快速发展轨道。市场空间不断扩大,医药电商、医疗信息化等多个细分领域成为资本追逐的新焦点。
自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以来,国家卫生健康委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包括互联网诊疗和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远程医疗服务管理、智慧医院建设等,同时与相关部门合作推出多项配套政策。这些举措促使“互联网+医疗健康”在众多医疗机构中从“可选项”转变为“必选项”,从“辅助手段”转变为“关键部分”,成为医疗服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患者提供了更加高效、便捷的就医体验。
在过去二十年,互联网医疗行业经历了从萌芽到起步、快速发展的历程,如今正处于黄金发展阶段。2020年,中国互联网+医疗市场规模预期达到408.9亿元,同比增长50.5%。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统计,2020年全年狭义互联网医疗市场规模为330亿元,预计到2026年有望突破2000亿元大关。
随着行业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医疗产业链逐渐完善,多个细分领域迎来发展机遇。A股市场上,如东华软件、创业慧康、卫宁健康、东软集团等互联网医疗概念股表现活跃;港股市场中,京东健康、阿里健康、平安好医生等龙头企业的成长也备受关注。同时,资本对这一领域的兴趣愈发浓厚,今年来医药电商和医疗信息化领域的投融资事件频发,累计融资额已达50亿元人民币。
医疗信息化作为轻资产行业,受到资本的高度青睐。年内,医疗信息化领域的投融资事件已达19起,多家公司获得亿元级别融资,背后不乏知名投资机构的支持。安信证券数据显示,互联网医疗行业的一级市场投融资主要集中在医疗信息化领域,2020年1月至11月全球一级市场医疗信息化投融资金额占总额的47.84%,投融资数量占总数量的54.57%。
在医药电商领域,尽管融资事件较少,但出现了数起大额融资案例。例如,圆心科技在2月份完成了30亿元的E轮融资,由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和QQ音乐联合领投,其他知名投资机构也参与跟投。圆心科技业务涵盖妙手医生、圆心医疗科技、圆心药房、圆心惠保等多个板块。
疫情虽然改变了用户的线上和线下行为模式,但线上医疗的便利性和用户体验提升带来了用户认知的转变、线上使用习惯的形成和在线医疗普及率的增加。中长期看来,线上医疗仍将是行业发展趋势。在线医疗领域,特别是医药电商的商业模式显示出可持续性,投资者应重点关注拥有强大供应链和显著流量优势的企业。
“互联网+医疗健康”的政策与技术双轮驱动下,中国互联网医疗行业正展现出蓬勃生机。政策的持续加持、资本的大量涌入以及技术的不断创新,共同推动着行业向更高层次发展,为患者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未来,互联网医疗行业将持续探索新的可能性,为医疗健康领域带来革命性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