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安市第八医院,一名检验师在完成新冠疫苗两剂接种后,不幸确诊为新冠肺炎病例。此事件引发了公众对于疫苗效果的讨论。专家曾光对此表示,新冠疫苗并非绝对安全,但其保护率仍较高,且在全球范围内已证明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3月18日凌晨,西安市第八医院一名检验师刘某被诊断为新冠肺炎病例,属于普通型。据健康时报报道,刘某在3月19日接受采访时透露,她已在近期完成了新冠疫苗的接种。作为重点人群,医务人员在接种疫苗方面享有优先权。
尽管疫苗接种被视为防控疫情的重要手段,但仍有人担心接种后仍有可能感染病毒。专家曾光对此解释称,疫苗的保护率并非100%,接种疫苗后可以显著降低感染风险和重症发生的可能性。国产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验证。
根据西安市人民政府的通报,刘某自3月4日起一直在隔离封闭病区内工作,主要负责核酸采集和实验室检验任务。陕西省市联合专家组分析认为,她的感染可能是由于在隔离封闭病区内意外暴露造成的偶然感染事件。
陕西省于2020年12月25日启动了针对边检、海关、机场、医务人员等重点人群的新冠疫苗接种工作。截至1月11日,已为12.5万名重点人员接种了第一针疫苗。
专家指出,尽管医务人员在接种疫苗后仍可能面临感染风险,但这正凸显出为医务人员接种疫苗的重要性。同时,专家强调,即便接种了疫苗,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措施也不能放松,以减少感染风险。
面对这一案例,专家提醒关注疫苗接种后感染的两个关键问题:一是感染者的病情是否为非重症;二是其周围接触者是否均未受到感染,以评估其传染性。目前,与刘某一同工作的33名工作人员的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他们已被安排进行集中医学隔离观察。
虽然医务人员在接种新冠疫苗后仍有感染的风险,但这并未影响疫苗的整体安全性和有效性。专家呼吁公众继续信任疫苗,并强调在接种后仍需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以保障个人和公共卫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