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园建筑机器人造楼,建筑机器人真有一个好“前程”吗?

图灵汇官网

标题:碧桂园建筑机器人商业化运营,探索智能建筑未来

在人工智能技术的推动下,建筑机器人正逐渐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近日,碧桂园旗下全资子公司成功研发并推出了首批建筑机器人,正式开启了商业化运营之路。

两年之前,碧桂园便宣布了研发建筑机器人的计划,并在此期间保持着低调,引发了一些外界的猜测和讨论。然而,如今这一计划已经变为现实,成为业界瞩目的里程碑事件。

在两会期间,碧桂园集团董事局主席杨国强提出,应进一步加大建筑机器人研发力度,促进行业的数字化转型。这一提议不仅反映了当前行业发展趋势,也体现了碧桂园在推动建筑行业变革的决心。

建筑机器人作为人工智能技术在建筑业的应用,其潜力和商用前景值得深入探讨。相较于其他行业,建筑机器人在建筑场景中的应用尚属较少,但其带来的效率提升和成本优化效果显著。

在中国,碧桂园是国内较早将人工智能技术引入建筑制造领域的先驱。据公开资料,目前碧桂园在研建筑机器人及智能建筑产品接近50款,其中已有18款建筑机器人投入商用,其余28款仍在研发阶段。这18款商用化机器人已在10余个项目中展开试点,涵盖了墙面粉刷、地砖铺贴、楼层清洁等多个建筑环节。

此外,全球范围内,建筑机器人也在逐步发展。挪威nLink公司的移动建筑机器人专注于解决钻孔问题,澳大利亚Fastbrick Robotics的3D建筑机器人Hadrian X能够精确计算砖头位置,而Construction Robotics公司的砌墙机器人则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工作。这些案例展示了建筑机器人在不同地区的应用潜力和成果。

面对建筑行业的“用工荒”问题,建筑机器人成为了解决劳动力短缺的有效手段。一名熟练的瓷砖工人通常需要6至8分钟才能铺设一块瓷砖,而机器人的时间可以缩短至一分钟以内。据博智林提供的数据显示,其研发的多款机器人的工作效率是人工的3至10倍。这种高效率不仅降低了成本,而且有助于提高建筑行业的整体生产力。

据国家统计局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的农民工总量约为2.9亿人,其中50岁以上农民工占比高达24.6%,且呈上升趋势。这表明,建筑行业面临着年龄结构老化的问题,需要更多年轻劳动力的补充。与此同时,建筑产业的规模和需求仍在不断扩大,尤其是在旧城区改造、高铁网络扩展等重大项目中,对建筑工人的需求日益增长。

基于以上分析,碧桂园18款AI建筑机器人的商业化运营不仅代表了企业的创新成果,也反映了行业对于智能化升级的迫切需求。然而,建筑机器人能否真正解决行业面临的挑战,还需进一步观察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

本文来源: 图灵汇 文章作者: 黄椿杰
    下一篇

“积极拥抱高科技、加速打造机器人产业生态圈,可以更好赋能碧桂园的高质量发展。”作者:苍穹 出品:财经涂鸦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35年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