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服务生态不仅是一个简单的参与者与资源集合,而是通过特定的应用组合和工作方式,实现资源和产品的全面整合,满足市场需求的复杂系统。这一生态由企业主导,吸引合作伙伴和服务供应商,形成一个繁荣的生态系统,为各方带来利益。它覆盖了当前市场所需的全部资源和产品,填补了服务或产品特性无法解决的空白,尤其对于小型企业而言,成为其商业模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2C市场的流量红利趋于饱和,资本和创业者转向2B市场,探索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深度融合。云服务技术的进步,推动企业服务模式从针对特定行业或问题的定制软件开发,向SaaS生态模式转变。这种模式在产品营销、服务、维护等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促使全球SaaS市场规模迅速增长,预计到2020年,中国SaaS市场规模将达约470亿元人民币(约67亿美元),全球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570亿美元。
产品从概念到成熟,企业需依赖自主研发力量;但要实现产品的持续扩展和规模化,构建强大的生态系统成为关键。生态系统的构建不仅能够帮助企业解决特定需求,还能通过整合上下游资源、加强合作,共同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智能化服务。
在企业服务领域,微软、Salesforce、腾讯、阿里、浪潮等知名企业,基于多年的用户和技术积累,高效整合生态链条中的不同层级,形成成熟的生态系统。这些平台型企业通过生态系统的构建,为合作伙伴带来了丰厚的收益,入驻生态平台的企业收入不断创历史新高。生态系统的价值在这些商业巨头的布局下得到了最大化发挥。
阿里巴巴依托电商平台,构建起包括金融、支付、物流、云计算、办公协同在内的基础设施,形成了庞大的生态经济圈。阿里云凭借技术创新,为生态合作伙伴提供了基础设施、技术支持及系统转型的助力。阿里巴巴致力于成为一家通过技术进步推动商业边界拓展的科技公司,依靠广泛的参与者共同构建开放、协同、繁荣的商业生态系统,生态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使竞争者难以复制。
腾讯以社交为核心,打造“互联网+”基础设施,通过微信作为核心,裂变出聚合多种生态的超级APP,实现了从人、内容到商业的全链路连接。微信通过拓展生态圈层,借助小程序的爆发,为生态服务圈创造了更多的商业机会和能力,通过流量分配和赋能,实现了价值的放大,进而挖掘产业价值,反哺自身。
华为通过调整业务架构,设立运营商业务、企业业务、消费者业务三大运营中心,深化与合作伙伴的合作,释放各自优势,促进生态系统实现最优化和平衡状态。
这些案例表明,平台+生态的模式经过实践验证,获得了成功和用户的广泛认可。没有形成自身生态的厂商难以成为行业领导者。对于有能力构建自己产业生态的厂商,成为生态主的关键在于具备核心产品、巨量用户、开放平台和合作伙伴四个要素。
APICloud基于高性能的跨平台开发技术、定制服务、行业数据库以及低代码开发工具,为开发者提供了高效、灵活的开发能力,构建了坚实的开发者生态。超过100万注册开发者广泛使用和学习平台技术,并在market place中构建了国内完善的第三方云服务模块Store,聚合了数千款功能模块,支持开发者一键集成所需功能,显著缩短了移动应用的开发周期。
APICloud通过开放性平台和深度合作,帮助开发者实现技术变现,培育了一支强大的技术实施团队。平台不仅吸引开发者,还汇聚了服务提供商和需求方,形成了完整的生态结构。技术创新和生态驱动吸引了大量服务商和开发者加入,验证了APICloud作为产业生态主的能力。未来,APICloud将继续以生态之力重塑企业互联网化需求,推动行业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