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网红”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盛行,影响着众多青少年的生活方式,尤其在展现个人形象上,这一现象尤为显著。为了在虚拟世界中树立理想化的自我形象,不少青少年在社交媒体平台上精心构建了一个“完美”的形象,这股风潮也开始蔓延至现实生活中。
英国女子学校协会(GSA)新任会长苏-辛科斯向公众发出警示,强调青少年应意识到诚实的价值,避免为了追求虚荣而编造虚假形象。同时,英美教师们亦向《环球时报》指出,家长们需警惕社交媒体对孩子的影响,防止网络的“超现实主义”导致青少年陷入说谎的困境。
辛科斯认为,青少年习惯掩盖自身不足,这种心态一旦扩展至日常生活中,便可能导致问题。在社交媒体如Instagram和Snapchat上,年轻一代倾向于塑造一个近乎完美的自我形象,这不仅影响了他们的简历撰写,还可能误导他们在职场和家庭中表现出的诚信与正直。
她强调,青少年应当明白,展示最好的自己并无不妥,但不应过分修饰,以免遮蔽了真实的自我特质。她提醒,若每个人都致力于塑造理想化形象以适应社会需求,一旦形象崩塌,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使用社交媒体之前,青少年需对其潜在影响有深刻认识。
社交媒体引发的问题不容忽视。美国教育工作者对此保持高度警觉,如加州圣塔克鲁兹一所小学的退休教师莎拉,她发现学生们在课堂上常偷偷玩手机。此外,北美华人的家长反映,孩子们在社交软件上的行为,如互相比较脸书上的点赞数,甚至对未给自己点赞的朋友产生不满情绪,显示了社交媒体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
家长们担忧社交媒体的流行可能导致青少年过度追求表面光鲜,而忽视了真实的自我。旧金山湾区的田女士对此深感忧虑,她认为社交媒体的广泛使用削弱了青少年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使他们更注重网络世界的存在感,而忽视了个人的真实价值。
在这样的背景下,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显得尤为重要。尽管社交媒体提供了信息共享的便利,但其对青少年的影响引发了广泛的讨论。专业人士呼吁,家长和学校应携手合作,帮助青少年认识到社交媒体的利与弊,引导他们正视真实自我。
陆先生作为Snapchat员工,指出社交媒体仅是沟通工具之一,其对青少年形象打造的影响因平台特性而异。然而,蒂娜老师认为,当前如何防止青少年受社交媒体负面影响已成为教育者的紧迫任务。
教育界人士强调,要保护青少年免受“超现实主义”的侵扰,关键在于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虽然学校可以限制学生在校内的手机使用,但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更为重要。对于美国成长的青少年而言,严格限制可能适得其反,反而激发他们探索的欲望。因此,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共同探讨社交媒体的使用之道,是帮助他们健康成长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