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拟允许拒载醉酒乘客 超8成受访网友表示支持

图灵汇官网

近期,滴滴平台在深圳地区实施了新的规则调整,引发广泛关注。新规则允许司机在评估乘客是否影响行车安全的情况下,有权拒绝搭载处于醉酒状态的乘客。此外,规则还明确了当醉酒乘客行为危及行车安全、在车内呕吐等情况时的应对方案。

滴滴官方于2018年11月发起了一项公开讨论,主题围绕是否允许司机拒载独自乘坐的醉酒乘客。在这次为期一周的讨论中,共计26.9万网民参与,其中86%的参与者支持司机拥有拒载的权利。

部分网民提出,服务条款应与法律体系紧密结合。依据《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管理规定》,若网络预约出租汽车驾驶员无正当理由未按约定提供服务,将面临200至2000元的罚款。对此,有观点认为,当醉酒乘客行为可能危及行车安全时,滴滴司机的拒载行为具有合理性。但也有意见指出,拒载可能损害醉酒乘客的权益。

西安交通大学法学院教授王保民指出,法律保护的权利之间可能存在冲突,需要权衡不同权益的重要性。在他看来,安全驾驶关系到生命安全,因此拒载醉酒乘客的行为不会构成对其权益的损害。

新规则还规定,若醉酒乘客在车内呕吐,需支付司机洗车费。这一措施得到了广泛的支持。此前,有报道提及重庆一例类似事件,醉酒乘客呕吐导致车内污染严重,司机向乘客索要800元洗车费,引发争议。最终,经过警方调解,洗车费按照实际成本确定,乘客还需额外支付司机150元作为误工补偿。

北京的滴滴司机刘师傅分享了自己遇到的类似情况,他表示,收取洗车费的安排有助于保护司机的权益。中国法学会研究部副主任彭伶认为,设定洗车费标准是合理的,既能避免司机遭受不合理收费,也能保障乘客的合法权益。

彭伶还指出,滴滴平台在制定规则时,应进一步明确洗车费的具体计算方式、收费流程,以及乘客拒绝支付时的解决机制。她建议,滴滴应继续完善相关规则,以平衡各方利益。

此次规则调整中,司机在判断乘客可能危害行车安全时,有权申请取消订单。然而,也有网民担忧司机可能会滥用拒载权利,且缺乏相应的惩治措施。王保民指出,规则存在改进空间,应探索减少恶意取消行为的方法。

彭伶强调,法律和规章制度并非完美,总会存在局限性或权益冲突。因此,给予滴滴更多时间进行规则优化是必要的。

本篇报道由栏目主持王帝和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见习记者李帛尧共同完成,来源为中国青年报。

本文来源: 中国青年报","url":"http://www.chinanews.com/cj/2018/12-21/8708561 文章作者: 后厂村村长
    下一篇

今天,第三方数据公司艾媒咨询(iiMedia Research)发布《2018-2019中国手机浏览器市场年度监测报告》,详细分析了国内手机浏览器的市场现状。具体来说,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手机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