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投资热潮席卷市场,催生出多样化的理财产品,激发了公众的自主理财意识,人们纷纷抓住机遇投身于投资。然而,理财者在选择理财产品时,容易被“高收益”所吸引,从而落入诈骗陷阱,最终导致资金损失惨重。
诈骗者通常通过互联网平台或电话推销手段,将高价虚拟产品、收藏品和现货产品捆绑销售,诱骗投资者购买。为此,强烈建议广大用户在进行投资理财时,应选择正规渠道的产品,并对陌生推销提高警惕。同时,腾讯手机管家的骚扰拦截功能能有效屏蔽投资理财类诈骗电话,为财产安全筑起一道防线。
诈骗者常利用互联网平台,引诱用户参与预测虚拟商品价格波动的游戏,如在一分钟内判断红酒价格涨跌,以非法手段操控价格涨跌实施诈骗。以孙先生为例,他接到电话后得知,猜对某红酒60秒内涨跌可获得77%本金,但三轮下来,孙先生未尝一胜。实际上,这是诈骗者故意操控价格,当孙先生选择价格下跌时,价格却被人为调高。
诈骗者还会通过短信向用户发送购买链接,诱导用户以高回报为诱饵,购买具有收藏价值的邮票,如“邮币卡”。一旦用户大量购买,期待邮票升值后出售,却发现账户上并无购买记录。刘先生就因收到一条声称“邮币卡”只赚不赔的短信,点击链接购买了部分邮票,最终遭受了资金损失。
现货投资看似稳定,如黄金、天然气等商品,但诈骗者仍能找到漏洞,骗取投资者信任,进而骗取资金。例如,周先生在投资分析师的指导下投资了现货天然气,初期虽有盈利,但数天内亏损了20多万。面对分析师建议加大投入,周先生察觉异常,及时撤回了资金。
为何用户会轻易相信投资类骗局?原因在于,多数受害者缺乏专业投资理财知识,难以辨识诈骗平台和产品的真实风险。在诈骗者“高收益”的诱惑下,轻信信息而陷入骗局。
为了防范此类风险,用户在日常投资理财时,需从两个层面增强自我保护。首先,应具备基本的理财知识,了解一般理财产品的合理预期收益,一旦发现承诺收益超出正常范围,应警惕诈骗风险,切勿轻信“高收益”的承诺;在进行私人渠道理财前,务必验证信息来源,避免受骗。
其次,可以借助腾讯手机管家等安全软件,识别和屏蔽骚扰、诈骗电话,保护手机安全。该软件能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识别陌生来电,并标注为“骚扰电话”或“诈骗电话”,帮助用户避免不必要的接听。此外,用户可通过该软件对电话、短信、网址、银行卡号等进行安全检查,防止被骗。比如,当收到投资产品的购买链接时,用户可通过腾讯手机管家识别欺诈网址,避免陷入诈骗者的投资圈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