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至26日,北京迎来了第三届中国国际智能网联汽车论坛,汇聚了来自全球的整车制造商、零部件供应商、知名网络公司、智能网联核心技术提供商以及政府官员,共同探讨智能网联汽车面临的挑战、机遇与对策。其中,径卫视觉CTO李亮受邀出席,以其“从视觉感知到安全服务”为主题的演讲,与会者展开了深入交流。
李亮,径卫视觉的首席技术官,拥有同济大学软件工程硕士学位和复旦大学MBA学历,深耕大数据、云计算、车联网等领域长达10年之久。他曾在微软全球技术支持中心担任数据仓库专家,并在瑞易信息担任中国区研发中心负责人,现负责径卫工程研发中心的全面技术和管理工作。
在演讲中,李亮分享了一组引人深思的数据:全球每年因道路交通事故丧生的人数高达125万,其中美国35000人,欧洲26000人。在中国,2016年的货车责任事故死亡人数占比达到了48%,尽管货车仅占全国汽车总量的12%。降低和消除商用车事故,成为中国交通安全问题的关键所在。数据分析显示,约94%的交通事故由人为因素,尤其是驾驶员行为引起。因此,李亮强调,有效管理驾驶员和关键驾驶场景(如前方视野和盲区)对于降低商用车事故率至关重要。
作为国内主动安全管理与服务领域的领导者,径卫致力于推动中国道路智能交通安全事业的发展。其产品功能、企业社会责任与国家安全政策紧密相连,通过持续创新技术,为安全提供坚实保障。以径卫智能伴驾系统为例,该系统融合了ADAS、DMS和BSD功能,全面感知打电话、抽烟、车距、碰撞和急刹车等关键场景,实现行车全程的安全预警与防控。
李亮指出,仅仅依赖终端感知和预警仍不足以应对挑战,更高的服务层次将是推动行业进步的关键。径卫提出的“安全即服务SaaS”理念,整合了司机状态监测设备DMS、前向ADAS设备与AI主动安全云平台,实现三方信息互联互通,提供全方位数据集合。这一理念不仅支持个性化定制服务,还助力实现全维度、多层次的数据化安全防控与管理,为客户带来实际价值的提升。
依托智能视觉传感器作为“前脑”,车联网大数据云平台作为“后脑”的完整生态系统,径卫在技术与服务方面实现了同步快速发展。其积累的数十亿公里驾驶里程和亿万级标注样本数据,使径卫在国内车辆智能驾驶系统市场占据领先地位,在装车数量和累计里程方面处于行业前列。
凭借在AI、大数据、智能驾驶领域的持续创新与商业化的成功实践,径卫荣获了“最佳智能汽车核心技术创新奖”。这一奖项不仅代表了中国国际智能网联汽车论坛的认可,也是行业对径卫在智能网联汽车技术领域所作贡献的高度评价。
面对未来,径卫将坚持围绕提升交通运输安全性,与行业核心企业开展更多合作,持续优化算法、更新产品,深化“端 + 云”技术的集成应用。在多链条的交通出行场景中,径卫将继续发挥“AI+大数据”的技术优势,为实现“交通零事故、零伤亡”的目标不懈努力。
通过深入探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挑战与机遇,李亮和径卫团队展示了在交通安全、技术创新与行业合作方面的前瞻视角与积极行动。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演进和应用的深化,我们有理由期待更加安全、智能的出行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