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钱就刷屏 是谁制造了谣言纷飞的“爆款舆情”?

图灵汇官网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真相似乎变得稀缺,而谣言却如洪水般泛滥,尤其在所谓的“爆款舆情”中。从楼市的“内幕消息”,到英雄人物的“隐秘旧史”,再到品牌企业的“商海奇谈”乃至娱乐圈的“艳闻”,以及多年后重燃的“尘封旧案”,信息的洪流中,真相似乎成了稀缺品。

近三十年来,人类的信息产出已超越了过去五千年的总和,然而,与信息数量的增长不成正比的是,我们与事实真相的距离却日益拉大。面对海量的信息,我们往往感到困惑,难以分辨哪些是真实,哪些是虚构。在国家不断推动传播手段创新、努力营造清朗网络空间的背景下,谁是制造谣言的幕后推手?又是什么阻碍了我们获取准确信息的路径?

在过去,谣言往往源自信息的不对称,以讹传讹成为常态。但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越来越多的网络谣言不仅带有经济利益的诉求,还呈现出组织化、预谋化的特征。例如,一些关于房地产的谣言,被房地产相关人员刻意炒作,旨在引发市场恐慌,从中牟利。这类行为已严重扰乱了房地产市场的秩序。

网络谣言的扩散,不仅仅是信息的传播问题,背后往往隐藏着经济动机。造谣者利用人们对热点话题的焦虑,将谣言与房地产、教育、医疗等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话题结合,以此谋取灰色利益。这种现象,既损害了公众的权益,也破坏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在利益的驱使下,虚假信息屡禁不止,网络谣言愈演愈烈,甚至形成了规模化、灰色化的产业链。某些行业内部的竞争激烈,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一些机构和个人试图操控信息流向,将网络事件引向对自己有利的方向。他们利用专业的团队,在网络平台上发布争议性评论,以赚取利润。

然而,这种现象并非无迹可寻。在面对高额费用的任务时,团队的骨干成员通常负责执行,而新客户则由有一定经验的兼职人员承担,新人则负责完成要求较低、旨在增加流量的任务。这一过程中,费用的高低与任务的复杂度密切相关,体现了行业内的分工与定价机制。

面对这一挑战,法律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昆山论坛总编辑李河军指出,虽然自媒体平台的管理混乱是问题的一部分,但根本原因在于法律制度的缺失。他认为,网络“民意替代”和“审判替代”的发展趋势,最终可能导致只关注舆论导向,忽视公平正义的问题。此外,犯罪成本的低廉,使得网络暴力行为日益猖獗。

当前,对于网络虚假信息和“漂白文”、“黑水”的治理,主要依靠监控、教育和停权等手段,但面对汹涌的网络乱象,这些措施显得力不从心。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需要引入更多的司法强制力,并提高违法成本,不能仅仅停留在罚款和停权的层面。同时,应考虑将个人在网络空间的行为纳入公民征信体系,加强网络空间与现实空间的联动,让网络失信者在现实中受到制约。

在全民记者时代,特别是在自媒体蓬勃发展的背景下,传递信息和表达观点的方式考验着从业者的媒体素养。建议尽快制定自媒体行业的规范和准则,推动从业者以客观、理性的态度,培养社会的法治精神,净化网络环境。

通过这些措施,我们可以逐步恢复网络空间的清朗,让真相得以浮现,让谣言失去生存的空间,为公众提供一个更加健康、可信的信息环境。

本文来源: 半月谈","url":"http://tech.sina.com.cn/i/2018-04-30/doc-ifzvpat 文章作者: 漫谈科技
    下一篇

【环球网科技 记者 林迪】近日,宽带发展联盟发布了第19期《中国宽带速率状况报告》(2018年第一季度)。报告显示,2018年第一季度我国固定宽带取得了标志性成果,网络平均下载速率达到20.15Mb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