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科技综合报道】一位居住在上海的30岁女性,本月在操作手机支付宝时,收到了一则信息:“日利率万3(借1千元用1天只需付0.3元利息)”。这意味着,若借1000元,每日利息仅为0.3元,即使折算成年利率达到惊人的11%,但在还款过程中已归还的部分不再计算利息,减轻了借款人的负担。支付宝界面上还展示了3万元的借款上限。这一服务由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蚂蚁金服提供,即“借呗”。
《日本经济新闻》于4月18日刊载报道,蚂蚁金服的高层透露,“借款额度和利率无需人工审核,完全依赖AI技术”。蚂蚁金服还运营“芝麻信用”,依据支付宝交易记录及公共支付信息等,对个人信用进行评估,以此决定可借款额度和利率。
对于许多中国用户而言,支付宝已成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是餐饮消费还是转账汇款、投资理财,皆离不开支付宝。一旦因逾期还款导致账户被冻结,用户的日常生活将陷入困境。借助支付宝的便捷模式和AI的高效准确,借呗的违约率始终保持在极低水平,不到1%。
借呗作为小额短期贷款服务,其累计实际融资规模估计已达数千亿元之巨。蚂蚁金服如何筹集如此庞大的放贷资金?答案在于“证券化”策略。蚂蚁金服将小额贷款债权打包成资产支持证券(ABS),向机构投资者出售,以实现短期资金回收,用于新一轮贷款。2017年,资产支持证券的发行额达到了2500亿元,这成为蚂蚁金服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而非传统的支付宝业务。
然而,近期出现了一些变化迹象。2018年第一季度,蚂蚁金服的资产支持证券发行量仅为约200亿元,较2017年四季度减少了七成。这一变化源于监管层对银行的严格管控,银行曾是此类证券的主要购买方。面对监管挑战,阿里巴巴和蚂蚁金服将继续扮演市场“风向标”的角色,观察并适应政策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