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大数据杀熟”是否真的存在?

图灵汇官网

近期,大数据与隐私保护议题备受关注,从Facebook的数据泄露风波到国内互联网市场“价格歧视”现象的加剧,引发公众对于用户数据使用的深思。所谓的“大数据杀熟”,实质上指的是互联网平台利用自身积累的用户消费行为数据,在提供相同商品或服务时,针对老用户实施更高的定价策略。这一现象在机票、酒店预订、电影票务、交通出行等多个领域尤为显著。

有网民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了个人体验:在使用同一网站预定特定酒店房间时,发现自己的价格远高于使用朋友账户查询时的优惠价,相差近百元。此外,关于“打车软件”也被指涉嫌“杀熟”,同一行程,高级会员支付的费用往往比普通会员高出30%之多。

环球网科技对此展开了调查与访谈,旨在探索消费者是否遭遇过类似情况。在对比分析了从2月6日至3月28日期间的数据变化后,滴滴出行的计价机制并未发生变动,且新老用户的费用结算标准一致,未显示出价格歧视的迹象。

为了直观展示这一问题,以下视频资料提供了具体案例分析:

[视频链接]

通过数据对比,从2月6日至被曝光事件前后,滴滴出行的计费规则保持稳定,新老用户间的费用差异并未显现,这表明平台在计价策略上未实施“大数据杀熟”。

[图片链接]

[图片链接]

[图片链接]

[图片链接]

上述内容揭示了“大数据杀熟”现象的复杂性与争议性,同时也强调了数据透明与公平交易的重要性。随着公众对隐私保护意识的提升,如何在大数据应用与用户权益保护之间找到平衡点,成为互联网行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文来源: 环球网","url":" 文章作者: 漫谈互联网
    下一篇

今天中午,蚂蚁金服客户中心官微宣布,即日起至4月25日,在12306 APP、火车站窗口和自助机买票,首次选择支付宝并成功支付,即有机会获得随机立减优惠,最高可减180元。每天限量2.5万名,先到先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