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T用「细菌墨水」3D打印会变色的活纹身可望打造生物电脑

图灵汇官网

MIT学者创新活纹身:生物与科技的融合

随着3D打印技术的飞速进步,生物太阳能电池、人体组织乃至爆炸物等领域的创新层出不穷。最近,麻省理工学院(MIT)的研究团队再次打破常规,引入了“转基因细菌”这一元素,将其应用于活纹身的制作,展示了生物与科技的全新结合。

生物墨水的诞生

为了实现这一创举,研究团队首先在细胞选择上进行了精心考量。通常,动物细胞因其脆弱性而难以在打印过程中存活。因此,他们选择了细菌作为活纹身的“墨水”,原因在于细菌拥有坚韧的细胞壁,使其能够承受打印过程的压力,同时与常用的3D打印材料——水凝胶相容。

活纹身的用途与潜力

活纹身的应用不仅仅局限于美学装饰,其背后蕴含的科技潜力同样令人瞩目。研究团队通过在实验对象的手背上涂抹特定化学物质,将细菌打印成类似树状的纹身贴纸,结果显示,这些“树枝”在接触到化学物质后,能够展现出不同的颜色变化。这不仅验证了细菌作为活纹身材料的可行性,也为未来的应用提供了无限想象空间。

基因改造与生物计算机

为了进一步探索活纹身的潜能,研究团队对细菌进行了基因改造,使得某些细菌只在接收到特定信号时才会发生颜色变化。这一改造使得细菌能够形成“输入”与“输出”的双层结构。当这两层结构叠加时,通过“输入”细菌的化学刺激,可以触发“输出”细菌的颜色变化,实现信息的传递。这种结构的构建为生物计算机的概念奠定了基础,预示着未来可能实现更为复杂的生物电子系统。

实际应用展望

该研究的合著者Hyunwoo Yuk表示,尽管这项技术尚处于早期阶段,但团队希望借此推动可穿戴式“活电脑”的发展,使其成为日常穿戴的一部分。此外,这项技术在环境监测、化学警报贴纸以及健康监控的穿戴设备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特别是在需要敏感响应特定环境变化或生理指标的情况下。

科技与生物的交融

从日本科学家开发的电子纹身到MIT台湾留学生的超轻薄遥控器,生物与科技的交融正不断推动创新边界。活纹身作为这一领域的新成员,不仅展现了生物技术的前沿探索,也为个人化医疗、智能穿戴设备等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

通过这一系列的创新尝试,我们见证了科技与生物学的深度融合,为未来的生活方式开辟了新的路径,预示着生物技术将在更多领域发挥其独特的价值。

本文来源: 人工智能学习网 文章作者: 无人机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