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段关于学生课堂玩手机的视频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引发了公众对于教育方式的广泛关注。视频中,一名高二女生在课堂上玩手机,被老师通知家长到场处理。家长在面对女儿的不当行为时,采取了极端的措施——用钳子当众破坏了手机,这一行为不仅在学校内部引起了轰动,更在网络平台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事件发生于汉台二中,涉事学生婷婷(化名),17岁,高二年级。婷婷因在生物课上玩手机被老师发现,随后家长被通知到校。在办公室,婷婷的母亲陈女士,在强烈的情绪驱动下,用携带的钳子破坏了手机,以此作为惩罚。
陈女士解释称,她对女儿的不当行为深感失望,认为是“恨铁不成钢”。女儿过去曾偷偷购买手机,且学习成绩不尽如人意。在得知婷婷再次违反规定后,陈女士情绪失控,采取了破坏手机的行动,意图以此警示女儿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负责此次事件的班主任闫老师表示,他并未要求家长采取如此极端的行动,而是希望通过家长的介入,共同教育学生。然而,陈女士的举动超出了他的预期,闫老师对此感到无奈,并通过录制视频,向家长群传达了这一事件的真实情况。
教育主管部门对此事件高度重视,已对涉事教师进行了批评。专家指出,教育的目的应是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道路,而非暴力手段。陕西省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主任李豫成强调,教育应当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律精神,引导学生合理安排学习与休闲时间。他认为,粗暴的教育方式不仅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也反映了教育者对教育本质的误解。
陈女士已认识到自己教育方式的不当之处,承诺将改变教育方法,避免在公共场合做出此类行为。婷婷本人也表示了深深的后悔,承诺今后将遵守校纪校规。
此事件不仅揭示了家庭与学校在教育方式上的差异,也引发了对于现代教育理念的深刻思考。在追求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同时,如何以更加温和、有效的方法进行教育,成为了社会各界共同探讨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