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通与韵达宣布涨价,长期困扰快递行业的“谁先涨价谁先死”的现象似乎正在经历变革。在10月11日的晚9时,顺丰尚未收到涨价通知,而申通与圆通则暂时未明确表态,仅表示未接收到涨价信息。
对于每家快递公司而言,“双十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直接关系到大客户争夺与次年的规模扩张。因此,即使是微小的涨价动作,也可能引发行业的连锁反应。中通与韵达的涨价举动,虽有成本因素的影响,但更多地被认为是通过价格机制来调节市场容量,以缓解即将到来的“双十一”旺季的压力。值得注意的是,涨价策略主要针对部分客户,对于真正的大型客户群体,它们不敢轻易采取涨价措施。
中商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揭示了快递行业的发展趋势:自2005年以来,快递均件收入经历了显著下降,从27.7元/件降至2018年的13.4元/件。这一趋势反映了行业发展的成熟,以及快递价格回归理性的必要性。预计2018年将成为行业重组的关键年份,包括快递业务向快运领域拓展,需要构建坚实的质量基础和市场环境。价格调整被认为有利于促进这一目标的实现。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持续的价格战使得快递企业的盈利空间受到挤压。然而,中通与韵达的市场份额在不断增长,其利润率分别达到了21.8%和17.4%。这表明,尽管成本上升是全行业面临的普遍挑战,但涨价并非轻易之举。业内普遍认为,虽然存在书面调价与市场实际需求之间的差异,但“谁先涨价谁先死”的传统观念依然难以改变。
值得注意的是,中通与韵达宣布价格调整后,上市快递企业的股价普遍呈现上涨趋势。中通快递股价涨幅达到5.6%,市值增加约35.87亿元人民币,带动了百世物流的股价上涨2.42%。申通快递、圆通速递、顺丰控股的股价也分别上涨了4.36%、1.89%和0.93%。这一现象可能与即将迎来大规模限售股解禁的背景有关,机构投资者可能面临抛售压力,因此,提升服务质量成为上市快递公司的迫切需求。此外,通过适当的涨价策略,可以确保旺季期间的服务质量,同时为资本市场的表现提供支撑。
面对“双十一”带来的巨大挑战,快递行业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价格调整被视为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关键举措,同时也反映了企业在资本压力与市场需求之间寻求平衡的复杂考量。随着行业逐步迈向更加理性的定价机制,未来的竞争格局与服务质量有望得到进一步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