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上海一起涉及11岁儿童在骑行ofo共享单车时发生的交通事故,引发了公众对于儿童安全与共享单车行业管理的广泛关注。7月19日,该儿童的父母向法院提起诉讼,指控ofo共享单车企业未能有效监管,索赔高达878万元,并要求立即更换所有机械密码锁具,以提升安全性能。此案不仅揭示了当前儿童骑行共享单车的风险,也突显了相关法律法规与企业责任之间的紧密关联。
随着共享单车在各大城市的普及,12周岁以下儿童能否合法骑行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7月24日,现代快报记者对南京街头的共享单车品牌进行了实地考察,发现尽管多数App要求用户进行实名认证,但利用12周岁以下儿童的身份信息仍能顺利通过验证并成功借车。这一现象引发了对儿童安全保护措施的质疑,以及对现有法规执行力度的关注。
在新街口的共享单车停放点,记者发现部分品牌(如哈罗、小蓝、酷骑)的车辆上并未标注“12周岁以下禁止骑行”的提示。虽然七彩单车、使用机械锁的ofo和部分摩拜单车已经张贴了相关的安全提示,但仍存在漏洞,如未在所有车辆上全面实施这一规定。通过模拟实验,记者发现,尽管App提示要求实名认证,但输入虚假的儿童身份信息后,有5家单车品牌认证失败,而七彩单车则通过验证并成功扫码骑行,这表明在实际操作中,仍有改进空间。
针对上述问题,南京市政府近期出台共享单车新政,明确规定企业需通过网络系统对用户进行实名制注册登记,实现对用户身份的可追溯性,并与注册用户签订服务协议,明确禁止向未满12周岁的儿童提供注册和租赁自行车服务。对此,南京市客管处租赁科科长裴必伟表示,相关部门正积极制定宣贯方案,确保新政得到有效执行,并对存在问题的企业设定整改期限,要求逐一整改。
同时,南京警方通报,类似事故并非个案,儿童自行骑行共享单车导致的碰撞事件时有发生,其中不乏家长为方便而代为扫码的情形。此类事件不仅反映出儿童安全意识的缺失,也凸显了家长监管责任的重要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在道路上驾驶自行车必须年满12周岁,未满此年龄的儿童独自骑行存在安全隐患,家长对此应承担相应的监护责任。
面对儿童安全与共享单车管理的挑战,不仅需要企业采取更加严格的实名制认证和安全提示措施,还需加强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特别是家长在儿童出行安全方面的监护责任。通过多方共同努力,可以有效减少类似事故的发生,保障儿童的健康成长与道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