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特约记者陈洋、杜海川报道】近日,中国互联网电商领域的领头羊京东宣布对某些物流企业实施黑名单政策,此举动引发了广泛的舆论关注。外界分析指出,随着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中国物流产业规模急速扩张,在利益的驱动下,市场秩序面临一定程度的混乱,因此加强行业自律和监管变得尤为必要。
彭博社报道披露,京东继顺丰与菜鸟网络因物流数据问题产生争端后,也因禁止平台商户使用天天快递服务,与天天快递的大股东苏宁发生了冲突。京东于本月19日通知商户自25日起停止使用天天快递的物流接口,理由是该快递公司的服务质量不佳。这一决定导致天天快递公开谴责京东,并向国家邮政局投诉其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此外,京东还向商户提供了推荐的物流公司名单,其中包括EMS、圆通、德邦、百世汇通等公司,但未包含天天快递。这一系列动作引发了苏宁、圆通、百世等多家公司对京东做法的质疑,京东则对此进行了回应,双方陷入了激烈的口水战。
《巴伦周刊》分析指出,京东与物流企业的矛盾实质上反映了其与阿里巴巴、苏宁等主要竞争对手间的竞争态势。不断升级的摩擦凸显了各方在竞争规则上的分歧,同时也反映出互联网商业快速发展背景下,现有规则难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
赵萍,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贸易研究部主任,在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提到,京东与天天快递之间,以及菜鸟与顺丰之间的矛盾核心在于大数据的使用权问题。她指出,当前中国对一些传统行业如汽车销售、酒店餐饮等的用户数据,已纳入公共服务数据范畴进行统计。然而,互联网企业持有的用户数据信息并未充分与国家相关部门共享,这使得它们认为这些数据属于企业内部的商业秘密。
赵萍建议,首先应在立法层面对大数据的归属问题进行明确界定。在此基础上,国家可以建立相关行业数据库共享机制,电商行业可以集中一部分数据作为公共产品,供客户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