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消息显示,中国正在成为全球算力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要推动人工智能的发展,中国需要建立自己的大模型平台来处理中文数据和传承中华文化,“脑海”项目就是这样的一个探索。这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信息与工程科学部主任高文在中国自动化大会上提出的观点。
高文提到,在智能化时代,算力规模是衡量国家竞争力的关键因素,算力能有力推动社会进步。算力的优势不仅在于其规模,还体现在计算效率、新技术的应用以及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上。建设算力网络是算力基础设施发展的必然路径。为了响应国家“东数西算”的规划,高文所在的团队借助超级直连光网络,把全国范围内的大型绿色算力资源高效传递给用户,实现算力与能源的绿色协调。
大会现场照片展示了相关情况
这次大会由中国自动化学会发起,由青岛科技大学和国家橡胶与轮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同承办,主题聚焦于“新质发展 智控未来”。会议吸引了十几位院士和300多位高校、科研机构的负责人参与,总参会人数超过3000人,覆盖了学术界和产业界。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长、西安交通大学教授郑南宁表示,人工智能正在加速自动化技术在各个行业的应用,深刻改变人们的日常生活。具身智能作为人工智能的一个重要分支,注重智能系统通过感知、认知和行动与物理世界进行深度交互,这将极大增强自动化系统的适应性,使其可以根据环境变化自行做出决策。这是工业软件未来发展的一大趋势。大家应把握住自动化和人工智能带来的机会,积极应对挑战,用智慧和创新引领中国自动化技术的进步。
从2009年首次举办至今,中国自动化大会已经连续举办了15届,如今已经成为国内自动控制、仪器仪表、航空航天、人工智能、网络安全以及智能制造等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学术会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