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模型除幻第一股,要来了。
6 月 17 日,专注图模融合技术的产业级 AI 智能体提供商北京海致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海致科技)递表港交所,招银国际、中银国际、申万宏源担任联席保荐人。
百度元老任旭阳下场创业,再加上海致科技自身技术壁垒,公司接连获得诸多知名投资机构及产业基金青睐,如 IDG、高瓴、君联资本、中网投、北京人工智能基金、上海人工智能基金等。
就在本月,海致科技刚刚完成 3.5 亿元新一轮融资,投资方为产业升级基金、北京人工智能基金等,投后估值为 33 亿元。
此次赴港 IPO,海致科技计划将募资用于研发以强化图模混合技术;优化 Atlas 智能体;增强和扩大与客户的合作、探索新应用场景、拓展海外市场;战略投资、合并及收购等。
百度元老创业,获 IDG 高瓴多轮押注,最新估值 33 亿
现年 50 岁的任旭阳,于 2011 年 6 月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商学院获得管理学硕士学位。2001 年 12 月加盟百度后,他一直在百度任职直到 2010 年赴美攻读管理学硕士,他的最后职务为副总裁,主要负责并购、公共关系及市场营销、新业务开发及战略合作伙伴关系。2016 年起,任旭阳兼任百度首席顾问,目前他还担任百度风投和百度资本董事长。
值得一提的是,2009 年 12 月,任旭阳牵头创办爱奇艺,吸引 Providence 5000 万美元注资,从 100 多位候选人中选择并邀请搜狐前 COO 龚宇出任爱奇艺创始 CEO;2011 年底,他参与创立一点资讯并先后吸引小米、凤凰网战略入股。
2013 年 8 月,任旭阳联合创数据分析公司海致科技并担任董事兼 CEO。最初,这家公司专注于大数据收集、整合与管理、数据运算以及人工智能的应用。
创始人出身百度且经验丰富,成立不到半年的海致科技,就接连获得百度七剑客之一徐勇博士旗下亿方资本,以及 BAI、IDG 资本等机构的 A 轮系列融资。海致科技接下来两年内的 B 轮、C 轮融资,均获得 IDG 持续押注。高瓴则在 2014 年成为海致科技股东后,同样持续多次下注。
 海致科技的发展可谓快速,2016 年 3 月的报道显示,公司旗下 BDP 商业数据平台自 2014 年以来已为几百家企业提供云端可视化数据分析服务,客户涵盖互联网、零售快消、制造业、金融、医疗等行业,如雀巢中国、蓝色光标、春雨医生等。
海致科技的发展可谓快速,2016 年 3 月的报道显示,公司旗下 BDP 商业数据平台自 2014 年以来已为几百家企业提供云端可视化数据分析服务,客户涵盖互联网、零售快消、制造业、金融、医疗等行业,如雀巢中国、蓝色光标、春雨医生等。
据知情人士透露,任旭阳早年曾担任海致科技 CEO。2019 年,他将公司业务交给了多年搭档和好友杨再飞(2021 年 5 月起担任公司 CEO),继 2015 年创专注于早期投资的天善资本并担任管理合伙(现任投资合伙人)后,又在 2020 年主导创立了真知创投,并一直担任董事长兼管理合伙人,专注于通过创业制片人模式联合创立新公司。
烯牛数据显示,2021 年以来,真知创投共计出手 13 次,先后投资了生命科学 AI 基础模型开发商百图生科、消费级 XR 眼镜品牌 VITURE、大模型知识推理技术服务提供商趋境科技、AR 眼镜研发商 INAIR 等,大多集中在人工智能领域。

彼时,海致科技已累计服务数十个政府客户,服务的企业用户包括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招商银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国家电网甘肃电力、国家电网武汉电力、中国商飞等在内的近百家企业客户,并已成为公安、电力和金融知识图谱行业标准制定的参与方。
招股书显示,就在今年 6 月,海致科技刚刚完成了 3.5 亿元 E-2 系列融资,投后估值为 33 亿元,投资方为北京信息产业发展投资基金有限合伙、产业升级基金、北京人工智能基金。
需要注意的是,任旭阳交棒给杨再飞时还作出了一个决定,将其持有的很大一部分股权放到了期权池,用于激励海致科技现有的这些核心高管团队。
IPO 前,任旭阳直接持有海致科技 5.79% 股份,杨再飞直接持股 4.78%,两人分别控制的海阔分享、海阔成长分别持股 10.61%、8.28%,前述各方共同组成公司的单一最大股东集团。

郑纬民院士助阵,年入 5 亿、毛利近 2 亿
起家于大数据赛道的海致科技,成长到如今冲刺 " 大模型除幻第一股 ",与一位大佬的加盟助阵不无关系。
2021 年,海致科技联合中国工程院郑纬民院士共同成立 " 海致高性能图计算院士专家工作站 ",自主研发高性能图计算这一战略性新兴技术,抢占全球 AI 竞争制高点,在更大规模、更复杂结构的数据基础上,理解数据之间的隐藏关系,在此基础上进行实时计算和分析和决策,为决策 AI 时代打造传统产业数智化转型的基建设施。
官宣 D 轮融资时,作为海致科技首席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郑纬民就提到,AI 技术发展已逐步从感知智能演进到认知智能阶段,随着数据规模增加,图也变得更加复杂,高性能图计算作为大数据和 AI 的核心技术,是企业构建数智化决策能力的底层工具。
随后在 2023 年,郑纬民院士提出将知识图谱与大模型深度融合以解决大模型在产业界应用中出现的 " 幻觉 " 问题,并带领海致科技团队推出了国内首个图模融合应用平台。
2023 年 9 月,海致科技正式推出其 Atlas 智能体,该方案提升了大语言模型在特定行业场景中的精准推理能力,从而增强了企业级应用的可靠性,其也由此成为中国首家通过知识图谱有效减少大模型幻觉的 AI 企业。
当前的海致科技,专注于通过图模融合技术开发产业级智能体并提供产业级人工智能解决方案。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按 2024 年营业收入计,公司在中国产业级 AI 智能体提供商中位列第五;并在中国以图为核心的 AI 智能体提供商中位列第一,拥有超过一半的市场份额。
 具体而言,海致科技主要向客户提供两项突破性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Atlas 图谱解决方案,基于公司强大的图计算与数据分析能力构建,包含 DMC 数据智能平台、Atlas 知识图谱平台及 AtlasGraph 图数据库;Atlas 智能体,基于公司图模融合技术开发的智能体解决方案。这些解决方案协同运作,将各种企业数据转换为结构化知识,增强基于推理的分析并实现智能自动化。
具体而言,海致科技主要向客户提供两项突破性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Atlas 图谱解决方案,基于公司强大的图计算与数据分析能力构建,包含 DMC 数据智能平台、Atlas 知识图谱平台及 AtlasGraph 图数据库;Atlas 智能体,基于公司图模融合技术开发的智能体解决方案。这些解决方案协同运作,将各种企业数据转换为结构化知识,增强基于推理的分析并实现智能自动化。
据介绍,海致科技的解决方案已在反欺诈、智能营销、智能营运、风险识别、数据治理及智能制造等多类应用场景中实现落地。截至 2024 年底,公司已与 300 多家客户合作,涵盖逾 100 个应用场景。
招股书显示,2022-2024 年(下称:报告期),海致科技来自 Atlas 图谱解决方案的收入分别约 3.13 亿、3.67 亿、4.17 亿元;来自 Atlas 智能体的收入由 2023 年的 890 万元增至 2024 年的 8660 万元,增幅达 872.2%。
 报告期内,海致科技的营业收入分别约 3.13 亿、3.76 亿、5.03 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 26.8%;毛利分别约 9686.4 万、1.32 亿、1.82 亿元,毛利率分别为 30.9%、35.2%、36.3%;年度亏损分别约 1.76 亿、2.66 亿、9373.3 万元。
报告期内,海致科技的营业收入分别约 3.13 亿、3.76 亿、5.03 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 26.8%;毛利分别约 9686.4 万、1.32 亿、1.82 亿元,毛利率分别为 30.9%、35.2%、36.3%;年度亏损分别约 1.76 亿、2.66 亿、9373.3 万元。
 需要注意的是,海致科技已成为 AI 领域少有的实现盈利的公司。2024 年,其营业利润达 333.6 万元,经调整净利润约 1693.2 万元。
需要注意的是,海致科技已成为 AI 领域少有的实现盈利的公司。2024 年,其营业利润达 333.6 万元,经调整净利润约 1693.2 万元。
截至 2024 年底,海致科技持有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 1.76 亿元。
当前,中国产业级 AI 赛道正处于爆发期,据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2024 年市场规模达 453 亿元,2025-2029 年预计以 44.6% 的 CAGR 增长,其中产业级 AI 智能体市场规模从 2024 年的 31 亿元有望在 2029 年突破 450 亿元,CAGR 达 71.3%。可以预见的是,海致科技仍有强劲的增长潜力待释放。
来源:猎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