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dyuan
在 AI 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AI CODING已不是研发团队的可选项,而是必选项。
如果你是企业研发团队负责人、 AI CODING 落地推动者或在工作中正在/即将使用 AI CODING工具的一线开发者,或多或少遇到些困难,该文章结合日常团队的探索与实战,为你及你的团队提供一份可执行的 AI CODING 落地指南,欢迎和大家一起交流、探讨。
我们发现国外很多一人公司或小而美的团队,形成超级个体,团队敏捷,因为不需要过多的复杂协作与沟通,个人或团队内实现闭环且非常高效;在 AI 时代,这种情况会更加明显。因此,我们认为未来:AI 会打破角色壁垒和工具孤岛,成为你的智能编程伙伴(Buddy )
而角色/能力的边界,可以通过智能体进行协作和 AI 工具赋能,在 CodeBuddy 中将得到解决,它提供 4 大智能体来驱动 AI 实现共同协作。
Plan Agent :需求结构化,降低人的表达成本,支持将想法生成规范严格的需求文档和执行计划。
Design Agent :实设计生产化,支持将创意转成组件化、规范化、可交互的设计稿,深度集成 Figma 设计工具,一键生成高保真页面。
Coding Agent:实现编码,工程化,通过Agent 智能体能力,可以实现对项目级的理解,基于需求理解,自主实现多文件编码,从头构建完整的应用。
Deploy Agent :交付简单化,内置腾讯云开发CloudBase和 Supabase 后端服务,自动配置,一键部署到远端 CloudStudio 沙箱环境,即刻分享,未来也会深度集成公司内部/腾讯云 CVM/TKE、MySQL等基础设置,支持云端部署。
除了提供相应的智能体协作覆盖全流程,在服务专业开发者,企业开发者,CodeBuddy也会在产品形态上,也助力个人/企业高效迈入智能研发时代,目前的支持 AI IDE 和Plugin 插件形态,未来还会支持 CLI 、WbeAdmin、OpenAPI、SDK 形式提供能力支撑。
同时对于腾讯内部,会与内部研效工具做更多深度融合,提供差异化、定制化能力,基于腾讯内部大量用户和行业场景不断打磨产品,致力于为腾讯内部用户提供好用、易用、免费的产品体验,对腾讯外部用户提供具有腾讯特色的差异化 AI CODING 工具。
3.3 CodeBuddy IDE 安装指引在接下来的实践过程需要用到 CodeBuddy IDE(免费用),操作步骤如下:
0.模型支持:国内版于8.21日全网首发支持最新版 DeepSeek V3.1|HunYuan模型,国际版还支持Claude 3.7/4.0 丨GPT-5/5-mini/5-nano/4/4o-mini丨Gemini 2.5 Pro模型。
1.下载IDE :可访问站点下载IDE
●国内版:https://copilot.tencent.com/ide/
●国际版:https://www.codebuddy.ai/
2.安装IDE: Mac 拖转安装/Windows 双击安装
3.登录:点击登录即可(国际版依赖邀请码)
4.加入交流群:可以加入IDE用户交流群,如需国际版邀请码,直接@群主 100% 领取。
四、团队 AI 研发流程落地实践4.1 AI 编程落地痛点问题与分析4.1.1 痛点问题站在用户层面讲,一线用户或多或少会经历4个阶段,初次相识、尝试体验、深入使用或弃用、回流使用,谁好用就用谁的,谁便宜就用谁的。
站在组织层面讲,团队落地推广 CodeBuddy 中遇到的问题可分为个人主观意愿,即态度问题(愿不愿用)和个人能力问题(会不会用及用的好不好)、产品能力问题(好不好用,爱不爱用),主观意愿影响因素很多,比如如个人态度、交互体验/模型能力是一个核心的影响因素,基于 2025 年6 月底,我们基于日常腾讯内部25 年 2900+ 用户反馈分析总结,梳理研发场景和Top问题,其中Top3 场景为:工程理解、代码生成、DeBug 定位和修复,主要问题是代码生成准确率、项目级代码生成能力弱、上下文理解不足。这块强依赖模型的能力,一方面我们持续造数据,增模型,与私有化客户共建,提升模型生成效果,另一方面和混元团队共建,持续推进模型基座能力提升,但这需要时间。
针对一线用户反馈的心声,我们都听到了,收到了,正在加急解决,并加班加点解决,推进排期,但 AI 变化很快,总会猝不及防,给人惊喜给人错觉,因此我们也会对标业界能力,并坚持一定的定力和考虑工具灵活性。
另外,对于优秀实践案例等工具使用上也有迫切需求,本质需求是大家想参照借鉴,希望提升自我/团队驾驭 AI CODING 工具的能力。个人主观意愿问题有很多方式,比如借助礼品、激励活动实现自下而上的,适当采用自上而下的方式,本期内容/span>我们聚焦于个人能力方面提升,进行分析问题和探索解决方案。
4.1.2 问题分析与应对方案通过进行大量调研分析,了解到以下典型问题,并提出了一些解法
问题分析
应对方案
与AI沟通不精确、不彻底,上下文不足,AI 工程理解差,出现幻觉,导致一直陷入与CodeBuddy的多轮对话中,低效和造成时间债务
1. 引入领先的模型,如DeepSeek、Claude 、GPT
2.调研了解具体问题,具体对话场景,制定措施
3.寻找用的好的用户,内容沉淀和分享
4.制定团队的AI研发流程SOP
一句话描述需求,缺失详细的需求文档说明,需求范围不断变更,导致延期
统一 AI 生成需求模版,形成用户故事需求规范化
难以一次性清晰地向 CodeBuddy 表达自己想要什么样的方案难以清晰的准确的向 CodeBuddy 表达技术设计方案和代码
1.了解具体表达方式和内容
2.提供反向PUACodeBuddy、提示词工程赋能、结合本地工程和私域RAG知识库熟悉工程,借助CodeBuddy提供方案,尽可能将表达沉淀微规模化或规范化
团队成员各自编码风格、接口不统一,企业规范的代码,不知道如何生成符合业务属性的代码,联调和部署环境耗时,导致跨团队协作低效。编码风格、接口不统一,跨团队协作低效
1.统一 编码规范,在团队内部达成共识,使其成为团队的规范,并以Rules 作为上下文形式关联 CodeBuddy
2.整理团队知识库,将知识库作为上下文,使用 Agent 时引用,先基于知识库生成代码,此时代码就具备了业务属性,再利用代码补全,CodeBuddy会自动识别上下文,补全符合业务属性的代码
统一 编码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