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AI让哪些行业迎来了颠覆与新生?

图灵汇官网

过去两年间,大型模型的竞争逐步接近尾声。我们已经可以看到,以生成式AI为代表的技术正在稳步迈向成熟,许多传统行业借助AI的力量焕发了新生机。那么,2024年,AI究竟给哪些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2024年12月27日,一场名为“消费盛典”的活动在北京举行,该活动由北京博雅天下传媒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发起,《财经天下》、每日人物、《人物》等媒体提供大力支持。在活动中,Rokid联合创始人向文杰和值得买科技CTO王云峰围绕“AI如何改变行业格局”展开了深度交流。

AI:不可或缺的一环
2024年,各行各业都在探索AI带来的新机遇。从“AI元年”到“AI应用元年”,越来越多目光投向了那些能深度融合AI能力的产品。比如,AI智能硬件,特别是眼镜行业,近年来热度持续攀升。最近,Rokid推出了新一代“AI+AR”眼镜。向文杰提到,2012年谷歌推出的第一代AI眼镜反响平平;三年后,微软的AR眼镜同样如此;2023年,苹果的VisionPro也没能掀起波澜。

“这个领域一直在寻找一个关键因素。最初人们以为是眼镜的重量或价格,但事实证明,真正决定性的因素在于内在的核心价值。当眼镜融入AI技术后,才构成了完整的解决方案。”

向文杰认为,2024年和2025年将是AI、AR眼镜从小众走向大众市场的关键期,这主要归功于大模型的进步,推动了整个AI行业的重大变革。

大模型的转折点何时来临?
2024年,Meta与雷鸟合作的AI眼镜销量突破百万台,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标志,也被视为“AI眼镜的iPhone时刻”。

向文杰认为,如今的智能眼镜市场类似2007年的智能手机行业。当时移动互联网刚刚兴起,后来无数品牌涌入,推动了行业的飞速发展。

“现在的智能眼镜正处于初代iPhone的状态,还未达到iPhone 4那样的爆发点。一旦多模态技术得以广泛应用,更多人会参与进来,无论是大模型厂商还是手机制造商都会加入竞争。”

向文杰指出,虽然行业普遍认为最佳载体是AI眼镜,但现阶段基于大模型的能力尚处于‘0.5’阶段,还未实现真正的多模态交互。“我们知道它发展很快,只是算法协作还有待完善。预计这个问题会在2025年得到解决。”

向文杰预测,未来几年,像电影《钢铁侠》中展现的情景将会频繁出现。“一旦技术突破并普及,AI与AR结合的产品将大量进入日常生活,逐渐取代手机的一些功能,从而深刻改变我们的生活模式。”

打破“内卷”
“内卷”是2024年电商领域的一个重要话题。消费者和商家都厌倦了无休止的价格战。消费者追求性价比更高的商品,而商家则希望摆脱高成本、低效率的推广方式。

AI无疑为打破这种恶性循环提供了契机。王云峰认为,单纯的低价竞争并不健康,健康的商业模式应该让品牌保持合理利润,同时营销过程也需要合理的利润空间,让消费者买到合适的产品。

“AI有时候比消费者自身更懂自己,可以精准推荐适合的商品,帮助品牌与消费者建立有效联系。此外,流量结构的变化也为改变现状创造了条件。”

在智能硬件领域,字节跳动、小米、百度等科技巨头纷纷入场,使得AI眼镜市场迅速从繁荣变得拥挤。向文杰认为,这种热闹的局面恰恰反映了人们对这一领域的高度关注。

“就像2016年的新能源汽车一样,尽管行业在快速变化,但最终存活下来的公司并不多。关键在于谁能真正抓住用户需求,将技术和用户需求紧密结合起来。未来的赢家不是资金最雄厚的公司,而是最能满足用户需求的企业。”

向文杰指出,未来这一赛道的玩家可能不超过10家,前三四家公司将在大模型与具体场景结合方面表现最优。这需要不断优化用户体验,深入了解用户需求,并持续加大技术研发投入。

王云峰总结说,目前大模型AI仍处于起步阶段,重点在于“先用起来”,了解它的能力边界。“所有工具都应该尝试使用,大模型还有巨大的潜力等待挖掘。”

本文来源: 互联网 文章作者: 物联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