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AI被运用于内容生成,普通人将如何应对发展热潮

图灵汇官网

1月4日,国内首档聚焦人工智能应用的科学竞演节目《未来中国》AI季第三期在东方卫视播出。这期节目围绕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发展与未来应用方向展开深入交流。

节目呈现了多项尖端人工智能技术,包括一键换脸“济公”、输入文字即生成视频,以及虚拟世界中文物的数字化展示等。这些精彩内容在上海徐汇滨江的“模速空间”完成录制,这里是全国首个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也是上海市生成式人工智能先导区。

在演播现场,脱口秀演员呼兰分享了一段由AI创作的文本,成功逗笑了全场观众。这一环节不仅展现了AI生成内容的实力,也凸显了其快速进步。从早期简单的文字回应,到如今能自嘲并具备幽默感,AI的成长令人印象深刻。

节目中还介绍了其他多个AIGC的实际应用案例。比如,用来对抗AI换脸技术的检测系统,让普通用户也能辨别可能存在的欺诈行为。同时,借助高精度3D数据资产库,线上博物馆得以实现,人们足不出户就能近距离感受珍贵文物的魅力。少年得到董事长张泉灵表示:“没想到虚拟世界已经如此贴近日常生活。”

AI时代的来临,引发了人们对人类核心创作能力的关注。张泉灵提到,审美是决定AI生成内容价值的重要因素,每个人独特的审美观会影响最终效果。香港科技大学首席副校长郭毅可则强调,情感是核心所在,缺乏真实情感的内容无法打动人心。呼兰大胆提出,假如AI模仿作家创作苦难文学,可能会引发关于AI创造力归属的广泛讨论。

主持人陈辰指出,不管技术怎样演变,人类的思考能力始终是掌控AI的核心要素。这也提醒大家,在面对科技进步时,要始终保持独立思考和理性判断。

以上是对该节目内容的整理,重点传递了节目中的关键信息和亮点。

本文来源: 互联网 文章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