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应用落地一年有余,供需两端均经历着新的变革。中小企业对AI的需求日益凸显,供给侧随之调整产品与方案以应对市场变化。
一家专注于模型落地工具层的企业向数智前线透露,国有企业在大模型应用中处于领先地位,但同时也接收到众多中小企业的咨询。这些占市场主导地位的实体,对大模型技术表现出浓厚兴趣,渴望找到切实可行的路径,将AI融入其日常运营。
然而,中小企业在AI应用中面临多重障碍,包括资金不足、资源匮乏、对AI技术的认知有限,以及缺乏有效的落地指导。供给侧的AI厂商和解决方案提供商已意识到成本效益与AI带来的业务价值的重要性,正致力于优化产品与服务。
为了降低大模型落地门槛,一些厂商针对中小企业的特定需求,推出了专门的产品和服务。例如,钉钉基于其低代码平台宜搭,针对中小微企业常见的资金压力和流程复杂性问题,推出了覆盖多个高频应用场景的AI精品应用。这些应用旨在简化AI的接入过程,让中小企业无需关注复杂的AI基础设施和模型适配,只需通过简单的配置即可将现有低代码应用转化为“AI智能助手”。
中小企业在AI应用过程中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是成本问题。建立AI基础设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包括硬件、软件、培训和数据处理等。对于资源有限的中小企业而言,选择合适的产品和服务,权衡成本效益成为关键。此外,中小企业往往面临着资金不足、人才短缺和缺乏清晰指引等挑战,导致在AI应用上犹豫不决。
为解决中小企业在AI应用中的难题,低代码平台与AI技术的结合成为一种有效途径。通过低代码平台,非技术背景的业务人员能够轻松构建应用,加速业务数字化进程。在此基础上,集成AI功能,使得这些应用能够提供更智能的交互体验,帮助企业实现成本降低和效率提升。
作为行业先锋,安徽新联禽业通过低代码平台宜搭构建了涵盖从电商销售到养殖管理的全链条应用,实现了数据的全面打通和运营效率的显著提升。在AI时代,他们进一步利用钉钉提供的AI PaaS能力,将低代码应用升级为智能助手,使得AI技术更加便捷地服务于日常运营。
随着AI技术的深化应用,中小企业开始从用户体验的优化转向利用AI实现业务价值的提升。通过AI助手获取实时数据、进行数据分析,企业得以快速响应市场变化,优化决策。同时,AI技术的引入降低了对专业BI分析师的依赖,使一线业务人员也能获得有价值的经营分析洞察,实现了技术的普惠。
低代码+AI的策略已成为中小企业拥抱AI时代的关键路径。通过降低技术门槛,优化用户体验,并驱动业务价值增长,这种组合不仅解决了中小企业在AI应用中面临的诸多挑战,也为其实现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可持续的解决方案。未来,随着AI技术的持续进步,更多中小企业有望借助这一策略,加速自身发展,实现业务的智能化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