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村民」又做LP了

图灵汇官网

最近,深圳村集体出资设立了两只创投基金——深圳坂田人工智能创投基金和深圳龙岗龙兴创投基金。这两只基金总规模3亿元,存续期10年,由南岭创投负责管理。这些基金的出资方——深圳村集体公司,再次让创投圈投来关注的目光。

先看具体基金情况。龙岗龙兴创投基金规模2亿元,存续期10年,出资方包括龙岗金控(30%)、龙兴创投(50%)、南岭村(10%)、樟树布村(5%)和上李朗村(5%)。其中龙兴创投是2018年由龙岗区南联村、南约村、龙岗村、同乐村、龙东村5家村企共同设立的。2023年,龙兴创投还出资过红土龙城创新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持股比例约24.7%,那只基金的管理人是深创投。

坂田人工智能创投基金规模1亿元,存续期同样10年,出资方有坂田集团、岗头村、禾坪岗村、风门坳村4个村企。坂田集团出资50%,背后由坂田村委集体股实际控制,多年来已投资多家当地企业,目前控制着20多家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两只基金的管理人南岭创投,本身就是深圳的一家村集体创投机构。它2017年在深圳成立,背靠南岭村,用“直投+母基金”的模式做股权投资,是国内首个由村集体经济设立的创投机构。现在,南岭创投的投资方向已经涵盖生物医药、先进制造、人工智能、电子信息等前沿领域。2022年4月,海创药业登陆上交所科创板,成了南岭村社区的第一个IPO项目。在它投资的10多个项目里,多数都拿到了新一轮融资,还有几个项目已经达到或接近IPO条件。

这两只基金都是在龙岗区国资系统的推动下设立的,目前已完成募资。等走完法定程序后,它们将围绕人工智能、机器人、半导体、高端制造、生物医药等领域投资,听说已经储备了一些项目。

深圳村集体进军创投并不是新鲜事。据统计,到现在深圳已有近40家村股份合作公司参与股权投资,分布在南山、罗湖、龙岗、龙华、坪山等区。这背后有个背景:过去几十年,深圳等一线城市靠土地资源积累了大量资金,村民所在的村集体成立股份合作公司来运营集体经济。以前,村集体资金主要靠物业租赁、银行存款理财获利。但随着时代变化,资金出现一定贬值,而深圳新兴产业不断崛起,村集体资金开始进入创投领域。

比如2022年,坪山区马峦、沙坣、六联等5家社区股份合作公司一起做LP,出资一只由区产业资本投资公司发起的专项基金。这支基金曾投资过荣耀,还入股了珠江村镇银行。2023年,罗湖区组织蔡屋围、黄贝岭靖轩、湖贝等11家社区股份合作公司,盘活超1亿元集体资金,和深圳市高新投集团合作,成立了首只国资和集体资金共建的股权投资基金,总规模1.7亿元。最受关注的是2023年7月,深创投一只5.05亿元的新基金落地,其中16家村股份合作公司共出资4.05亿元,这是当时深圳私募股权基金中,村股份合作公司出资规模和比例最大的一支,投资领域包括信息科技、高端装备制造等深圳“20+8”产业领域。

村集体资金有两个明显特点。一方面,村民的资金大多长期闲置,对硬科技、生物医药等需要长期投入的赛道来说,属于合适的长期资金,退出时间压力小。另一方面,这些资金限制少,不像政府引导基金有明显的招商要求,不会过多干预投资机构的决策。不过,村集体进军创投,资金体量和风险承受能力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2025年3月11日,《深圳市促进风投创投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6)》发布,里面提到要引导深圳股份合作公司的富余资金有序进入风投创投领域。

享受过时代红利的村民开始反哺当地产业。以前“种田”“种房”,现在转向“种高科技企业”。村民可能不懂具体项目,就把资金交给专业投资机构,真正参与到当地发展中。那些曾经在民用房里的“包租公”“包租婆”,现在也和写字楼里的投资人一起,追逐新兴产业的机会。

本文来源: 投资界 文章作者: 蓝桥杯
    下一篇

随着星巴克中国、Costa、皮爷等出售的消息纷至沓来,传奇消费品牌们正纷纷翻开新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