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祖鸟投资人赚翻了

图灵汇官网

眼下正是资本收获的时节。

最新消息显示,Lululemon创始人奇普·威尔逊最近通过减持始祖鸟母公司亚玛芬体育的股票,套现约11亿人民币。

时间回到2019年3月,安踏集团联合奇普的投资公司Anamered Investments、方源资本和腾讯组成投资团,花了约360亿人民币收购了亚玛芬体育。后来亚玛芬又进行过一轮融资,红杉中国、众为资本等机构也加入了进来。2024年,亚玛芬在纽交所上市,现在市值超过1500亿人民币。几个月前,另一个大股东方源资本已经减持3500万股,套现超93亿人民币,顺利获利离场。

(亚玛芬敲钟名场面:安踏掌门人丁世忠C位,方源资本唐葵、腾讯投资李朝晖也在)

有投资大佬曾说,收购完成不算成功,退出时获利才是关键。

六年前,他们买下始祖鸟,如今赚翻了。

参与当年收购的投资方开始陆续兑现收益。

先看奇普·威尔逊。他最出名的身份是瑜伽品牌Lululemon的创始人。1998年,他用6个月研发出专利面料Luxtreme,做出第一批瑜伽裤,Lululemon就此诞生。2007年公司上市后,他和管理层的矛盾越来越大。2014年因为和CEO战略不合,他失去了董事会提名权,2015年彻底离开自己创立的公司,但现在仍是Lululemon最大的个人股东。

2019年,奇普等到了新机会。当年3月安踏牵头的财团收购亚玛芬时,安踏持股57.95%成为最大股东,方源资本占21.4%,奇普的公司占20.65%,腾讯通过方源资本间接持股约5.6%。后来亚玛芬上市,各股东持股比例有调整。

算下来,奇普当初投入约95.4亿人民币。今年8月25日,他减持了40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7%。到8月底,他还持有亚玛芬18%的股份,按当时218亿美元的市值计算,这部分股权价值约286亿人民币。

方源资本的回报同样惊人。今年6月,亚玛芬公告显示,方源资本计划出售一半持股,以每股37.20到37.73美元的价格卖出3500万股,套现约93.4亿人民币。2019年收购时,方源资本投入约77亿人民币,持股21.4%。这次减持后,它还持有亚玛芬6.2%的股份,对应市值仍有近百亿人民币。

腾讯在这笔交易中也有不错的收益。2019年腾讯出资约2.6亿欧元,亚玛芬上市后它持股约4.5%,目前账面浮盈约50亿人民币。

而最大的赢家还是安踏。它不仅获得了丰厚的财务回报,还通过亚玛芬掌握了始祖鸟、萨洛蒙等多个国际知名品牌,现金流持续增长。

安踏最成功的一笔并购要从2019年说起。当时安踏牵头收购亚玛芬,成为这家体育公司的控股股东。

亚玛芬的历史有点特别。1950年,芬兰的几个教育机构为了筹钱创办了一家烟草公司Amer,后来赚到了不少钱。1986年,Amer成立体育部,收购了高尔夫品牌MacGregor 80%的股份,1989年又花2亿美金买下运动器材品牌Wilson,这让它看到了体育用品市场的潜力。2000年,Amer重组业务,剥离烟草资产,改名叫亚玛芬体育,开始专注健身器材、高端滑雪装备等领域。

现在,亚玛芬旗下有13个品牌,核心品牌包括萨洛蒙、威尔胜和始祖鸟,还有颂拓、阿托米克、Louisville Slugger等,覆盖网球、户外用品、登山鞋、运动手表、滑雪装备等多个领域,成了一个体育品牌帝国。

其中始祖鸟让亚玛芬名气大涨。始祖鸟1996年成立,2001年被阿迪达斯收购后发展不好,2005年亚玛芬用4.85亿欧元买下它。就这样,始祖鸟从阿迪的“弃子”变成亚玛芬的重要品牌,后来又随着亚玛芬被安踏收购。

亚玛芬的发展证明,收购品牌只是第一步,之后的运营能力才是关键。2018年亚玛芬还净亏损1.2亿欧元,安踏收购后,亏损逐渐减少,2020年降至0.8亿欧元,2021年0.3亿欧元,2022年首次实现盈利。

在安踏的运营下,亚玛芬旗下品牌在中国市场快速发展,销售规模不断扩大。随着户外热潮兴起,始祖鸟成了很多中产的社交符号,萨洛蒙也变得热门起来。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第二季度,亚玛芬营收12.36亿美元,同比增长23%;上半年营收27.09亿美元,同比增长23.46%。

2019年初,安踏集团董事局主席兼CEO丁世忠在内部信中说,收购亚玛芬是他“创业以来最重要的决定”。现在看来,安踏赌对了。

很多人都想复制安踏并购的成功。安踏自己也一直在收购。今年,它全资收购了德国户外品牌狼爪;有消息说彪马股东考虑出售公司,安踏在潜在买家名单上;还有传闻安踏可能收购锐步。之前安踏还收购了FILA、Kolon等国际品牌,打造出第一个年销售额超200亿的品牌,还买下了国内瑜伽服品牌MAIA ACTIVE。

“创立品牌然后卖给安踏”这句话虽然有点调侃,却反映了不少品牌的想法。最近丁世忠在内部信中提到安踏的并购战略,说不仅要“买得好”,还要“管得好”“协同好”,提升市场竞争力。

丁世忠和安踏成了投资圈研究的对象。去年就有VC行业的前辈说,他们团队专门研究过安踏和丁世忠。有FA从业者也提到,刚入行时经常听分析师讨论安踏的并购策略,说安踏团队主动性强,重视运营,有长期战略眼光。

今年消费领域的并购非常活跃。红杉中国年初以11亿欧元估值收购了音响品牌Marshall的多数股权;德弘资本花约130亿港元从阿里手里买下高鑫零售;博裕资本收购了高端商场SKP;KKR收购了饮料品牌大窑饮品。还有星巴克中国、Costa咖啡、哈根达斯中国等都传出出售消息,法国运动零售巨头迪卡侬计划出售中国子公司30%的股权,安踏也在潜在竞购方名单中。

有投资圈的人说,收购企业不难,难的是收购后的管理。现在消费行业正在经历洗牌,有人退出,有人趁机布局,这些变化中藏着不少赚钱的机会。

本文来源: 投资界 文章作者: 雷富斯
    下一篇

收购完成后,KDP将分拆为两家独立的美国上市公司:饮料公司Beverage Co. 和全球咖啡公司Global Coffee C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