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亿,刘强东买走德国CECONOMY

图灵汇官网

在电商行业持续扩张的背景下,京东再次出手,以180亿元人民币收购德国消费电子零售巨头CECONOMY,标志着其国际化战略迈出关键一步。

此次交易中,京东通过全资子公司出价方,以约22亿欧元的估值完成对CECONOMY的收购。若交易顺利落地,这将成为中国电商平台在欧洲市场的一次重要布局。对于京东而言,这不仅是业务版图的扩展,更是一次深度本土化的尝试。

CECONOMY的前身是MediaMarkt和Saturn两大品牌,它们自上世纪70年代起便活跃于欧洲市场。最初,这两家门店以开放式陈列、低价策略和便捷服务赢得消费者青睐。随着麦德龙集团的介入,两家品牌逐渐发展为欧洲最大的消费电子零售商之一。2017年,麦德龙剥离零售资产后,CECONOMY正式成立,并在法兰克福上市。

目前,CECONOMY在欧洲拥有超过1000家门店,覆盖12个国家。其中,MediaMarkt和Saturn在德国市场占据30%以上的份额,同时依托Deutsche Technikberatung等售后服务体系构建了完整的零售生态。尽管近年来在线销售增长显著,但整体销售额仍面临一定压力。

京东此次收购,不仅看中CECONOMY的线下网络,更看重其在欧洲市场的品牌影响力与运营经验。通过整合CECONOMY的实体门店,京东能够迅速弥补自身在欧洲线下渠道的短板,建立本地化触点。此外,这些门店还可作为京东国际供应链的“前置仓”,提升物流效率,降低成本。

从CECONOMY的角度来看,京东的加入将为其带来更强的线上运营能力,尤其是在智能仓储和数字化转型方面。京东的无人仓技术有望帮助其降低人工成本,优化库存管理。

京东的国际化路径并非一蹴而就。早在三年前,刘强东便提出建设欧洲基础设施的目标,并计划在2026年全面投入运营。此次收购正是这一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京东采用“自建+收购+合作”的模式,逐步构建起覆盖全球的零售网络。

在当前激烈的电商竞争中,京东选择了一条不同于其他平台的道路。相比阿里巴巴、拼多多、SHEIN等企业依赖流量和价格战的打法,京东更注重体验与服务的提升,试图通过本地化运营和供应链优化打造长期竞争力。

与此同时,全球消费并购风潮正在兴起。星巴克中国、大窑饮品、高鑫零售、SKP等品牌相继进入资本市场的视野,显示出投资者对消费行业的信心。特别是在经济波动时期,消费类资产因其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受到青睐。

无论是京东的海外扩张,还是消费领域的并购热潮,都反映出一个趋势:在全球化和数字化的双重推动下,企业正通过多种方式寻求新的增长点。未来,谁能更快适应市场变化,谁就能在竞争中占据先机。

本文来源: 投资界 文章作者: 魏铭嘉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