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州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科技的种子早已悄然萌芽。2016年夏天,一位名叫王兴兴的年轻人,在大疆工作不到两个月后,选择回到浙江,创办了宇树科技。与此同时,在距离他大约十五公里外的地方,梁文锋也在杭州开始了他的创业之路。两年后,杭州政府考察团在美国波士顿的一间地下室中发现了强脑科技的团队,并邀请他们落户余杭。
经过多年的积淀,这些企业终于迎来了爆发。2025年,“杭州七龙珠”——包括DeepSeek、宇树科技、强脑科技等——成为外界了解杭州科技创新生态的重要窗口。各地考察团纷至沓来,试图探寻这座城市的创新密码。
7月31日,第三届杭州产投融生态大会召开,杭州再次推出两项重要举措:一是打造“五位一体”科创服务平台“杭创E站”,二是成立杭州市场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这两项行动标志着杭州在推动科技创新方面的持续发力。
“我们致力于降低创新门槛,支持硬科技发展,同时通过数字基建提升城市竞争力。”杭州金投集团董事长沈立表示。这座城市正以开放的姿态迎接每一个怀揣梦想的年轻人。
如今,“杭州七龙珠”已形成一个完整的科技生态圈。北边是机器狗公司云深处,南端是《黑神话:悟空》的开发团队游戏科学,西边有Rokid和强脑科技,东边则是正在冲刺港交所的空间智能平台群核科技,以及全球知名的DeepSeek和宇树科技。它们共同构成了杭州科技发展的核心力量。
然而,杭州的科技创新版图远不止于此。西子湖畔聚集着数以万计的中小企业,2024年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过1.6万家,科技氛围浓厚。尽管如此,许多科创企业仍面临融资难、服务分散、政策落实慢等问题。
面对挑战,杭州始终秉持“我负责阳光雨露,你负责茁壮成长”的理念,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此次推出的“杭创E站”和场景创新中心,正是对这些问题的积极回应。
“杭创E站”由杭州市金融投资集团牵头建设,整合了股权投资、信贷支持、财政补贴、担保增信、保险保障等多种资源,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同时,杭州银行也积极参与其中,推出了“潜龙计划”信贷产品,专为初创企业提供便捷的融资渠道。
此外,场景创新中心则聚焦于未来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开放场景促进技术落地,推动“科技—产业—金融”的良性循环。这一平台不仅汇聚了丰富的资源,还依托杭州金投在数字产业、人工智能、数据要素等方面的优势,为企业提供高效、专业的服务。
杭州的科创生态之所以能够蓬勃发展,离不开其独特的“耐心资本”文化。近年来,杭州吸引了大量长期投资者,形成了一个充满活力的投融资环境。2024年,五大国有银行与杭州国企达成合作,意向落地基金规模达900亿元,使杭州成为全国首个与五大AIC全面合作的城市。
与此同时,杭州还在不断加大产业基金的支持力度。人工智能相关产业基金规模超过1000亿元,润苗直投基金、低空产业基金、省科创母基金等也陆续设立,为初创企业提供更多资金支持。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杭州注册的创业投资基金约有3000只,认缴规模超过4000亿元。2025年,杭州每天新增企业超过280家,专利授权量达到70件以上,初创型科技企业获得的资金投入近1700万元。这些数字背后,是杭州科技实力的不断提升。
“为什么这些企业会出现在杭州?”这是许多创业者共同思考的问题。杭州资本董事长孙刚锋认为,这源于政府提供的良好营商环境、充满活力的投融资生态以及强大的人才吸引力。
在杭州,创业者可以专注于技术研发,无需担心外部干扰。例如,游戏科学在杭州成立初期,政府为其提供了房租补贴、奖补申请协助、版号审批支持等全方位服务。而宇树科技在发展过程中也曾因融资困难而濒临困境,最终得到杭州的及时支持,得以继续前行。
浙江大学是杭州科技创新的重要源泉之一。自2000年起,杭州便提出打造“天堂硅谷”的目标,鼓励师生创业,培养“两栖型人才”。如今,许多浙大校友已成为中国科技发展的中坚力量。
此外,西湖大学作为一所新型研究型大学,也在孵化科技成果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十年间,该校成功转化了51家企业,累计融资25亿元,估值接近200亿元。
在这样的环境中,技术理想主义者们可以心无旁骛地进行研发和创新。正如杭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姚高员所说:“财力再紧张,也不能去压减科技投入,让创新始终成为杭州的城市气质。”
西子湖畔,风起云涌。杭州正迎来新一轮的产业变革,一座充满活力的科技之城正在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