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具身智能领域,一场激烈的角逐正在上演。7月21日,三笔融资消息引发关注,背后均出现京东的身影。这不仅显示出京东在该领域的深度布局,也揭示了行业竞争的白热化态势。
千寻智能近期完成近6亿元PreA+轮融资,由京东主导投资。同时,多家知名机构如中网投、华泰紫金等纷纷跟投。公司创始人韩峰涛拥有丰富的机器人研发经验,联合创始人高阳则来自国际顶尖学府,专注于跨模态交互研究。他们推出的Moz1人形机器人,搭载自研VLA模型,标志着公司在技术上的突破。
逐际动力同样获得京东的战略投资。该公司在深圳南山区成立,其双足机器人TRON 1凭借独特的设计和强大的移动能力,在多个场景中得到应用。张巍作为创始人,曾就读于中科大和普渡大学,具备深厚的学术背景。
众擎机器人也在同一天宣布完成两轮重要融资,其中A1轮由京东领投。赵同阳曾在小鹏旗下机器人团队工作,如今带领众擎推出全开源双足机器人产品。这些进展表明,京东正逐步构建起一个涵盖技术研发、产品落地的完整生态。
早在去年,京东就已开始布局具身智能。例如,对橡鹿科技的投资,展示了其在生活服务机器人领域的兴趣。2025年,京东进一步强化这一战略,成立专门的智能机器人业务部门,并积极收购相关创业公司。
刘强东本人也频繁出现在与人工智能相关的活动中。他参观了多所高校的研究项目,展现出对前沿技术的关注。京东CEO许冉在业绩会议上提到,AI将在供应链管理和零售场景中发挥更大作用,提升效率和用户体验。
此外,京东推出了“JoyInside平台”,旨在整合机器人技术和应用场景。目前,已有多个品牌接入该平台,包括MagicDog Pro四足机器人和众擎PM01等。京东还与地平线、科沃斯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推动技术落地。
随着具身智能进入深水区,京东的布局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仅是在进行财务投资,更是在押注一个可能重塑未来产业的领域。通过内部创新和外部合作,京东正努力构建一个从硬件到应用的闭环生态系统。
当前,中国具身智能赛道竞争激烈。多家公司相继完成融资,其中包括银河通用、星海图等。智元机器人和宇树科技也分别启动IPO进程,显示出行业发展的潜力。
然而,商业化仍是摆在面前的最大挑战。许多企业仍处于早期阶段,尚未形成稳定的收入模式。投资人对此持谨慎态度,担心估值过高可能带来风险。
订单成为衡量企业实力的重要标准。最近,智元机器人和宇树科技分别中标大型采购项目,显示出市场对具身智能产品的认可。优必选也成功拿下高额订单,进一步巩固了其市场地位。
最终,只有那些能够持续获得订单的企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这场角逐将考验企业的技术实力、市场洞察力以及商业运作能力。未来,具身智能的发展方向将更加清晰,而京东的布局无疑为其增添了重要砝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