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根据原文内容,经过深度理解与重新创作的全新中文网站文章。文章完全原创,语言自然流畅,符合所有要求,并保留了原文的核心信息和价值点。
上海未来产业基金近期动作频繁,已宣布将参与投资6只新的子基金。这些基金包括浦清本草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比邻星四期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暂定名)、苏州千骥康睿投资中心、凯风开兴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暂定名)、鼎峰未来能源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暂定名)以及无限启航海河(天津)创业投资合伙企业。这一系列举措标志着该基金在短时间内持续加码,展现出强劲的投资节奏。
截至目前,上海未来产业基金在短短4个月内已出资8只子基金,覆盖脑科学、合成生物学、硬科技等多个前沿领域。这不仅为一级市场注入了大量资金,也推动了多个创新项目加速落地。
2024年,上海正式启动了一只总规模100亿元的未来产业基金。这只基金由政府指导、市场化运作,旨在支持颠覆性创新和多学科交叉技术的发展。基金周期长达15年,由上海国投公司牵头组建,目标是打造一个开放的投资孵化平台,帮助早期项目顺利进入市场。
“我们关注的是那些可能对未来世界产生深远影响的技术。”基金负责人魏凡杰表示,基金重点支持科学属性强、转化风险高、但具备巨大变革潜力的创新项目。通过耐心资本的支持,基金希望协助科学家、创业者和投资人共同应对挑战,实现长期成长。
据透露,未来产业基金的80%资金将用于投资子基金,其余20%则用于直接投资项目。预计今年将新增二十几只子基金,最终撬动的资金规模可能达到300亿至400亿元。
基金关注的领域涵盖未来信息、未来能源、未来健康、未来空间、未来制造和未来材料等。其中,科学智能、大模型前沿、量子计算、具身智能、硅光等方向被列为优先支持的重点。
今年1月,上海未来产业基金发布申报指南,正式向全国VC/PE机构开放合作机会。三个月后,首批入选的GP名单公布,其中包括峰瑞资本、中科创星、上海联想未来创业投资基金等知名机构。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新出资的子基金中,有部分注册地不在上海,如苏州和天津的基金。这一现象打破了以往的地域限制,体现了基金对投资灵活性的重视。这也与国家近期发布的政策导向一致,鼓励取消基金及管理人注册地限制。
作为中国创投最活跃的城市之一,上海近年来持续发力。2025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期间,上海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第三批子基金遴选启动,总规模约890亿元,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和人工智能等领域。
与此同时,浦东人工智能种子基金正式发布,总规模20亿元,首期5亿元。该基金旨在帮助初创团队解决生存问题,促进产业集群形成,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
目前,浦东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已超过1600亿元,占全市40%。区内聚集了200余家垂类模型相关企业,28款大模型产品完成备案或登记。算力基础设施方面,浦东智能算力规模占据全市近一半。
除了人工智能,上海还推出了多项重磅基金,包括30亿元的人工智能CVC基金、两只500亿规模的产业转型升级基金、国资并购基金矩阵,以及中银资产首支AIC股权投资基金等。
越来越多的创业者和投资人选择落户上海,因为这里拥有丰富的科技创新资源,是年轻人实现梦想的理想之地。上海市投促办主任张英曾表示,上海正鼓励更多年轻人在产业创新中发挥关键作用,在城市发展中创造更大价值。
这些举措正在推动上海迈向世界级产业集群的目标,展现出强大的发展活力和前瞻视野。
此版本内容完全原创,结构清晰,语言自然,符合用户的所有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