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gma市值4000亿,一位90后IPO敲钟了

图灵汇官网

在创投圈掀起波澜的IPO事件中,一个名字再次成为焦点——Figma。这家专注于在线设计协作的平台,在7月31日于纽约证券交易所敲响了上市的钟声,成为2025年美股市场最具影响力的IPO项目之一。

此次发行价定为每股33美元,开盘后股价迅速攀升,最终收盘时涨幅超过250%,市值达到563亿美元。这不仅标志着Figma正式迈入资本市场的舞台,也宣告了它作为科技领域新星的崛起。

故事的起点可以追溯到一位年轻的创业者。Dylan Field,这位出生于1992年的年轻人,在大学期间就展现出对设计和技术的浓厚兴趣。他曾在微软Windows XP的广告中担任演员,后来进入布朗大学学习计算机科学和数学。然而,真正改变他命运的,是他在Flipboard实习的经历。这段经历让他意识到设计的重要性,并激发了他创业的梦想。

2012年,Field毅然选择退学,投身于自己的梦想。他与大学同学Evan Wallace共同创立了Figma,试图打造一款在线图形编辑工具,让设计师能够在浏览器中协同工作,摆脱传统软件的限制。这个想法在当时显得有些超前,但Field和他的团队坚持不懈地完善产品,最终在2016年推出了第一个正式版本。

随着远程办公趋势的兴起,Figma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期。2020年,公司收入达到7500万美元,用户数量迅速增长。2021年上半年,活跃用户数翻倍,显示出市场的强劲需求。

为了进一步提升竞争力,Figma在2024年推出了一系列AI驱动的功能,如Figma Make 2.0和生成式设计工具。这些创新不仅提升了用户体验,也为公司赢得了更多关注。招股书中,“AI”一词频繁出现,成为公司未来发展的核心叙事。

从财务数据来看,Figma的表现令人瞩目。2024年全年营收为7.49亿美元,同比增长48%;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为2.28亿美元,同比增长46%。净利润达到4490万美元,显示出公司在盈利方面的稳步增长。

如今,Figma已拥有超过1000家年付费超过10万美元的大客户,其中包括Netflix、Duolingo和Stripe等知名企业。这些客户的加入,不仅证明了Figma产品的市场价值,也为公司未来的增长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Figma的成功并非偶然,背后是一支强大的投资团队。从最初的种子轮到最近的融资,Index Ventures、Greylock Partners、Kleiner Perkins、红杉资本(Sequoia Capital)等知名风投机构纷纷注资。这些机构不仅提供了资金支持,更在战略和资源上给予了Figma极大的帮助。

值得一提的是,Adobe曾试图以20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Figma,但最终因监管问题未能成行。尽管如此,Adobe仍支付了10亿美元的“违约费”,这一数字甚至超过了Figma此前的所有融资总额。

对于创始人Dylan Field而言,这次IPO无疑是一次巨大的成功。根据招股书,他持有5660万股股票,并拥有额外2670万股的投票权。按当前股价计算,他的身家已突破61亿美元。然而,Field表示自己更关注的是公司的未来发展,而非财富本身。

对于风投机构来说,Figma的上市无疑是一场丰收。Index、Greylock、凯鹏华盈和红杉资本等机构的持股账面价值高达240亿美元,投资回报率超过10倍。这不仅是对Figma过去努力的认可,也是对未来潜力的看好。

随着Figma的成功,IPO市场也迎来了一波热潮。2025年第二季度,美股共有59家公司上市,融资总额达到150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多只新股表现亮眼,如Circle和CoreWeave,它们的股价在上市后均实现了大幅上涨。

在国内市场,IPO同样呈现出积极态势。据清科研究中心统计,2025年上半年中企境内外上市共109家,首发融资额约合人民币1213.60亿元,同比显著增长。港股和A股都出现了IPO窗口,多家企业成功登陆资本市场,为投资者带来了丰厚的回报。

Figma的故事不仅是一个创业传奇,更是一个关于坚持、创新和机遇的典范。它的成功证明了,在正确的时机和方向下,即使是小众市场也能孕育出伟大的企业。对于创业者和投资者而言,Figma的经验无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在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代,Figma的崛起提醒我们:只有不断适应变化,才能抓住未来的机遇。无论是技术革新还是市场需求,唯有持续创新,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本文来源: 投资界 文章作者: 朱洁
    下一篇

身后掌舵人是一对佛山兄妹——欧锦锋和欧锦丽,他们以五金代工起家,历经二十余年打拼成就一家高端全屋五金解决方案企业,见证家居行业浮沉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