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近日在2025绿色算力(人工智能)大会上推出一项重要政策,旨在推动本地绿色算力与人工智能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该政策围绕多个关键领域,设立专项资金并提出一系列具体举措,为相关企业与研究机构提供有力支持。
政策明确每年安排1.28亿元资金,用于支持产业发展。内容涵盖五个主要方向,涉及17项具体措施,覆盖从基础设施到技术突破的各个环节。这些措施将为行业带来更清晰的发展路径和更充足的资源保障。
在空间布局方面,呼和浩特着力构建分工明确、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其中,和林格尔新区被定位为核心区域,重点发展绿色算力;新城区则聚焦算法与数据产业;同时,在多个开发区形成多点支撑的制造格局,提升整体竞争力。
为了提升算力获取的便利性,政府计划每年发放5000万元“算力券”,帮助企业和科研单位降低使用成本。此外,还将推进南北双向算力通道建设,连接京津冀与芜湖-重庆-贵安等区域,增强算力网络的辐射能力。2000万元资金也将用于支持国产计算设备、网络系统及安全技术的研发。
在数据要素开发上,呼和浩特计划投入2500万元,推动“数据要素x”行动。包括打造可信数据空间、培育数据交易市场、完善第三方服务生态,并高标准建设数字产业园区,全面提升数据价值转化能力。
人工智能创新生态同样受到重视。每年安排2000万元用于建设人工智能孵化社区,发放语料券和模型券,鼓励语料库建设和数据标注技术发展。同时,开放政务场景,征集“人工智能+”应用案例,推动大模型研发与落地。
为持续激发产业活力,呼和浩特设立规模不低于30亿元的产业基金,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每年再拨款1300万元用于产教融合基地建设,强化人才储备。公共服务平台的搭建也将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氛围。
这一系列举措表明,呼和浩特正以系统化、前瞻性的策略,推动绿色算力与人工智能产业迈向更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