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资,一举投17家GP

图灵汇官网

上海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近期公布了第二批子基金的遴选结果。这次共有17只子基金脱颖而出,包括2只集成电路基金、10只生物医药基金和5只人工智能基金。计划总投资额为41.5亿元,整体规模达241.5亿元,放大效应约为5.82倍。

从去年7月正式签约起,不到一年时间,总规模890亿元的上海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就快速推进了子基金的遴选和出资进程。据上海国投4月份的年度会议透露,两批子基金已吸引近200家企业入驻,覆盖光子芯片到基因治疗等多个前沿领域。

目前,上海的产业版图正展现出巨大发展潜力。

上海国资投入40亿元支持17只基金发展。第二批子基金的遴选吸引了79家机构报名,经过多轮严格筛选,最终确定了17只高质量子基金。其中,第二批集成电路子基金包括尚颀旗舰二期基金和上海先导国策兴融芯私募投资基金,它们聚焦上海本地集成电路产业链,致力于打造“产业资本+国资协同”的生态圈,助力上海在全球集成电路竞争中保持全产业链优势。

第二批生物医药子基金共有10只,管理团队来自多家知名机构。这些基金将围绕生物医药母基金的“核心引擎+生态雨林”框架运作,目标是孵化行业领军企业,打通关键链条,突破核心技术瓶颈,推动上海成为全球生物医药创新与产业化高地。

此外,还有5只人工智能子基金入选,管理团队涵盖多家实力机构。这些基金各有侧重,有的专注地方战略,采用“基金+招商”模式服务区域产业聚集;有的深耕底层技术,探索AI与脑科学、量子感知等交叉领域的研究;还有一些依托高校科研力量,打通从科研到产业化的完整路径;也有基金借助央企平台和保险资金,用高杠杆的耐心资本支持AI核心产业发展;还有一些具有全球视野,致力于搭建“引进来+走出去”的双向通道。

多种策略相辅相成,共同构建起人工智能母基金“核心+卫星”的生态系统,旨在培育龙头企业,填补产业链空白,推动关键技术突破,优化产业布局。

上海吹响产业发展强音

回顾去年7月,上海发布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总规模约890亿元,上海国投公司任母基金管理人。同年年底,首批12家生态合作基金签约,认缴出资67亿元,基金总规模250亿元,放大效应为3.73倍。

通过这一系列举措,上海为一级市场注入了宝贵的资金支持。上海国投先导总经理温治在4月的年度会议上提到,两批子基金引入的企业覆盖了从光子芯片到基因治疗的前沿科技。

除了母基金,上海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在直接投资方面也十分活跃。例如,近期领投了国内具身智能领域的领先企业智元机器人。此轮融资后,智元创造了中国具身智能赛道的最大累计融资纪录。这是上海国投先导人工智能产业母基金在该领域的首个直接投资项目,也是上海国资布局人工智能具身生态的重要一步。

此前,上海国投先导人工智能产业母基金还联合领投了壁仞科技,这是该母基金的第一个直接投资项目。上海国投先导基金认为,此次联合领投不仅提供了资本支持,还将深化技术攻关、产业赋能和生态建设方面的资源整合,彰显了上海加速构建国产自主可控智能算力体系的决心,通过自主创新夯实AI产业基础,以生态协同提升国际竞争力。

以上种种,正是上海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的真实写照。

可以看到,上海正加速推进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的发展,规模已达1.8万亿元。

目前,上海正深入实施三大先导产业的新一轮“上海方案”,着力培育新能源汽车、智能终端、低空经济、大飞机、海洋装备、空间信息、机器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前瞻布局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10条重点产业链,初步形成了电子信息、汽车、高端装备、软件和信息服务四大万亿级产业集群,以及先进材料、时尚消费品两大五千亿元级产业集群。

在创业投资领域,上海同样表现活跃。今年3月,在2025上海全球投资促进大会上,上海产业转型升级二期基金和国资并购基金矩阵正式启动。上海将利用这两只“500亿”基金,更大程度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其中,发展并购基金被列为今年的重点任务之一,新组建的国资并购基金矩阵总规模超过500亿元。

不久前,上海科创基金三期完成了首次关闭。作为上海国资的重要举措,上海科创三期基金于今年1月发起设立,预计总认缴出资额为80亿元,引导长期资本和耐心资本投向早期、小型和硬科技项目。短短三个月内,上海科创三期基金完成了32亿元的首次募集,其中太保寿险出资8亿元。

“上海拥有丰富的科创资源,是年轻一代创新创业的理想之地。”上海市投促办(市经济信息化委)主任张英曾表示。上海正瞄准新领域和新赛道,鼓励更多年轻人在产业创新中承担重任,在城市发展进程中实现远大抱负。

在这种氛围下,上海发出了最强劲的产业号角。

本文来源: 投资界 文章作者: 普洛帝油液监测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