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资,一举投17家GP

图灵汇官网

近期,一个值得注意的消息传来。根据投资界的消息,上海的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公布了第二批子基金的评选结果。在这次评选中,共有17只子基金成功入围,覆盖了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和人工智能三个关键领域。按照计划,这些基金的总投资金额将达到41.5亿元,带动的整体基金规模则会达到241.5亿元,显示出大约5.82倍的资金放大效果。

自去年7月正式签约以来,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上海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的总规模890亿元的遴选和出资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今年4月的相关会议指出,前两批子基金已经吸引近200家企业入驻,涉及的技术范围从光子芯片到基因治疗,涵盖了众多尖端领域。

这一系列措施使得上海的产业发展规划更加明确。上海国资投入40亿元,支持了这17只基金的发展。

第二批子基金的评选吸引了79家机构提交申请。经过严格筛选,最终选定了17只高质量的子基金。以下是部分入选名单:

在集成电路领域,第二批子基金中有两家基金脱颖而出,分别由专注于特定产业场景的CVC基金和依托地方国资的生态整合平台管理。这两家基金均立足于上海本地的集成电路产业链,致力于打造“产业资本+国资协同”的生态系统,帮助上海在全球集成电路的竞争中继续保持全产业链的优势。

这两只基金都将集中精力推动上海本地集成电路产业链的成长,通过资源整合增强其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力。

在生物医药领域,第二批共有10只子基金被选中,管理团队来自浦东资本、道彤投资、联新资本等多个机构。

这些基金将在生物医药母基金的“核心引擎+生态雨林”框架下协同运作,促进技术创新、产业链整合以及核心技术的突破,助力上海成为全球生物医药创新的高地。

人工智能领域,第二批选出了5只子基金,管理方包括峰瑞资本、天际资本等机构。有些基金侧重于区域发展战略,采用“基金+招商”的模式服务产业集群;有的则深耕底层技术,专注于交叉学科的研究;还有一些基金依靠高校科研力量,推动技术转化和产业升级。

这些基金相互协作,形成了“核心+卫星”的生态布局,旨在培养龙头企业、弥补短板、攻克关键技术,完善整个产业架构。

上海,吹响了产业发展的新号角。

去年7月,上海推出了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总规模约890亿元,标志着上海国资在这一领域进行了深度布局。同年年底,首批12家生态合作基金签约,认缴出资67亿元,基金总规模达250亿元,资金放大倍数为3.73倍。

上海国投先导总经理温治在今年的一次会上提到,两批子基金引入的企业覆盖了从光子芯片到基因治疗的多个前沿领域。

除了母基金外,上海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还在直投项目上有所行动。近期,上海国投旗下的基金领投了一家国内领先的具身智能企业——智元机器人。此轮融资后,智元机器人刷新了国内具身智能赛道的融资记录。这也标志着上海国资在人工智能具身生态建设中的重要一步。

此外,在3月份,上海国投先导人工智能产业母基金还参与了壁仞科技的联合领投,这是该基金的第一个直投项目。此举不仅体现了资本层面的支持,也展示了上海构建国产自主可控智能算力体系的决心。

以上种种,都是上海推动世界级产业集群建设的真实写照。

可以看到,上海正在加速发展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和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这三个产业的规模已经达到1.8万亿元。

目前,上海正深入实施新一轮“上海方案”,培育新能源汽车、智能终端、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同时,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10条重点产业链,已经形成了电子信息、汽车、高端装备等四大万亿级产业集群,以及先进材料、时尚消费品两大5000亿级产业集群。

在创业投资领域,上海的表现同样非常活跃。今年3月举行的2025上海全球投资促进大会宣布启动产业转型升级二期基金和国资并购基金矩阵,目标是通过两只“500亿”基金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其中,国资并购基金矩阵的总规模超过500亿元。

不久前,上海科创基金三期完成了首次募资,总认缴出资额预计为80亿元。该基金旨在引导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投资早期项目和硬科技领域。短短三个月内,已募集32亿元,其中太保寿险出资8亿元。

“上海拥有丰富的科创资源,是年轻人创新创业的理想之地。”上海市投促办主任张英曾表示。上海正鼓励年轻人在产业创新中承担重要角色,为城市发展贡献力量。

此时此刻,上海吹响了最强劲的产业发展号角。

本文来源: 投资界 文章作者: 陈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