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浙大团队卖了:狮头股份收购利珀科技

图灵汇官网

近期,狮头股份发布了一项重要公告,打算通过发行股份和现金支付的方式,收购杭州利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全部股权。交易完成后,利珀科技将成为狮头股份的全资子公司。

仔细分析交易双方,狮头股份是一家历史悠久的A股上市公司,最初靠水泥业务起家,经历了多次战略调整。而利珀科技是国内机器视觉领域的领先企业,背后是由一群来自浙江大学的专业人士支持。

利珀科技的故事始于浙江大学的实验室。创始人王旭龙琦是浙大光电系的博士研究生,在攻读期间发现工厂对质量检测设备需求旺盛,于是决定开发国产设备。2012年,他创立了利珀科技,并组建了一支由浙大工程、计算机和管理学科的博士和硕士组成的核心团队,专注于机器视觉工业检测解决方案。

目前,利珀科技已成为国产机器视觉行业的佼佼者。公司官网显示,它被评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研发成果获得了浙江省科技进步奖和装备首台(套)认证。此外,利珀科技还参与了多项国家级和省级重点项目。

根据《交易预案》的数据,利珀科技在2024年的收入超过了4亿元,同比增长近28%,归属母公司净利润达到4109万元,同比增长超40%,净资产收益率(ROE)提升至21.64%。

值得注意的是,利珀科技曾有意上市。去年7月,大豪科技在其投资者互动平台上提到,其投资的基金标的利珀科技正在进行股份制改革,并计划择机申请IPO。随后,利珀科技于去年9月宣布更名为“杭州利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进一步确认了其上市计划。

尽管IPO未能实现,但这并未影响它成为理想的收购目标。《交易预案》显示,此次交易的买方包括14个主体,其中有国风投、前海众微资本、元禾璞华、毅达资本、齐芯资本、西博创投、隆晟基业、辰峰资本等多个机构股东。这意味着这些VC/PE机构能够借此顺利退出。

那么,为何狮头股份选择跨界收购利珀科技?《交易预案》解释道,首先,此举将拓展狮头股份的业务范围至机器视觉领域,推动公司向新质生产力迈进;其次,有助于引入优质资产,提升公司的发展质量和抗风险能力;最后,还能提高盈利水平,增强股东回报。

显然,对狮头股份而言,利珀科技是个优质的收购目标。但需注意的是,公告中也明确指出,此次交易标的与公司主业缺乏协同效应,并且存在交易可能被暂停、中止或取消的风险。

实际上,这并非狮头股份首次尝试转型。这家成立于1999年的公司,起初凭借水泥业务发家,“狮头牌”水泥品牌一度在市场上颇受欢迎。2001年,公司成功上市。然而,此后业绩逐渐下滑。直到2016年,公司将水泥业务出售给原控股股东狮头集团,同时以1.162亿元收购浙江龙净水业70%的股权,进入净水行业。

然而,这次转型效果不佳。由于商誉减值约7000万元,龙净水业表现欠佳,导致狮头股份业绩大幅波动。2017年,公司净亏损5072万元,被标记为“ST”。

紧接着在2018年,狮头股份再次出击,以2.03亿元收购昆汀科技51%的股权,试图转向电商代运营。然而,这一举动也没能扭转亏损局面。根据业绩预告,狮头股份2024年的归母净利润预计仍将亏损,亏损额在2600万元至3100万元之间。

总体来看,跨界并购已成为上市公司转型的重要手段之一。证监会在“并购六条”中鼓励运作规范的公司围绕产业升级、寻找新增长点等需求,开展符合商业逻辑的跨行业并购,加快向新质生产力转型。

不久前,慈星股份发布公告称,正筹划购买武汉敏声控股权,这是典型的跨界并购案例。慈星股份是国内首批电脑横机制造商,主营智能针织设备;而武汉敏声由武汉大学博导孙成亮创立,专注射频体声波滤波器生产。

去年12月,友阿股份也披露了公告,计划通过发行股份和支付现金的方式收购深圳尚阳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00%的股权。友阿股份是长沙乃至湖南地区规模最大的百货零售商之一;而被收购方尚阳通是一家半导体公司。

不过,跨界并购并非易事。有业内人士指出,虽然短期能带来好处,但长期整合面临不少挑战。“上市公司需量力而行,中介机构也应引导企业避免激进的并购策略。”

与此同时,在许多跨界并购案例中,被收购企业往往规模较小甚至亏损。这表明存在多种风险,包括经营风险、商誉风险以及整合风险。这些资产短期内可能无法为股东创造价值,若后续无法创新发展,甚至可能拖累公司业绩。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一个全新的并购时代正在悄然到来。

本文来源: 投资界 文章作者: 天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