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情况还在延续。
据媒体报道,东鹏饮料正与摩根士丹利和瑞银协商合作,计划未来在香港上市。预计第二次上市可能安排在2025年,募资目标约为10亿美元。
东鹏饮料的成功背后,离不开潮汕商人林木勤三十多年的努力。这家公司在1987年创立于深圳,曾因未能跟上行业发展而濒临倒闭。直到2003年,林木勤接手管理后,推出了一系列畅销产品,并最终在2021年成功登陆A股市场。
至此,“A+H”两地上市的企业队伍又迎来了新成员。美的集团和顺丰控股等企业已先后实现港股上市,而宁德时代、海天味业等也在筹备港股二次上市。
1300亿饮品巨头
即将再度上市
还记得2021年5月27日,东鹏饮料母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A股功能饮料领域的领头羊。上市首日,东鹏饮料股价迅速涨停,市值达到260亿元。经过近三年发展,截至2024年初,东鹏饮料市值已突破1300亿元。
根据最新财报显示,2024年前三个季度,东鹏饮料收入达到125.58亿元,同比增长45.34%。而在2023年,公司总收入突破100亿元,净利润达到20亿元。
实际上,早在2022年,东鹏饮料就有意在瑞士发行全球存托凭证(GDR),以扩大国际市场。但由于相关规则调整,该计划暂时搁置。如今,东鹏饮料转向香港市场。对于最新进展,公司表示已与投行保持沟通,但尚未做出具体决定。
国内消费品牌正在掀起出海热潮,东鹏饮料也不例外。这款起源于广东的小瓶饮料,如今已覆盖全国,并开始向海外市场拓展。
为了更好地“走出去”,东鹏饮料在2024年3月宣布,将通过证券投资的形式投资境内外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同年年底,公司还宣布计划与印尼伙伴成立合资公司,共同开发软饮料业务。
东鹏饮料的国际化布局与它的发展战略高度契合。正如业内人士指出,港股是众多中国企业走向国际的重要平台。
潮汕企业家的努力
从低谷到千亿规模
东鹏饮料的成功,离不开潮汕商人林木勤的努力。这家企业创立于1987年,是一家老牌饮料制造商。真正让东鹏特饮家喻户晓的产品是在1997年推出的。
当时,功能饮料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期,红牛等品牌占据主导地位。东鹏特饮凭借差异化的包装和定价策略,在激烈的竞争中逐渐站稳脚跟。
2003年,濒临破产的东鹏饮料年产值不足2000万元。关键时刻,时任销售总经理的林木勤抓住机会,决定全盘接手公司。他曾在一家合资企业积累多年经验,深知如何运营一家饮料公司。
林木勤的目标是打造一个民族品牌。接手之初,他面临资金短缺、渠道薄弱等问题。为了获取资源,他四处奔波;为了拓展市场,他拜访了无数经销商。
功能饮料成为突破口。2009年,东鹏特饮推出带防尘盖的新包装,并在广东市场打响知名度。随后几年,公司加大全国推广力度,逐步扩大市场份额。
近年来,东鹏饮料不断丰富产品线,包括即饮咖啡、电解质水等新品类,满足多样化消费需求。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多次拒绝外部资本进入,仅接受少数战略投资。
林木勤带领团队实现了从濒临倒闭到市值千亿元的转变。
2025年,A+H上市潮
放眼望去,港股二次上市的热潮正在形成。
近期,宁德时代宣布计划在港交所发行H股,进一步推进国际化战略。这家市值万亿元的电池巨头,将成为“A+H”两地上市的标杆企业。
同样,海天味业也在筹划赴港上市,以增强国际影响力。这家调味品龙头企业自2014年在A股上市以来,市值已超2300亿元。
此外,三花智控和赛力斯等企业也陆续加入港股上市的行列。
为什么会出现这波“A+H”上市潮?首要原因在于全球化趋势加速,许多龙头企业希望借助港股平台开拓海外市场。同时,港交所简化了IPO流程,降低了上市门槛,为企业提供了便利。
正如港交所高管所说:“越来越多的国际投资者关注优质的中国资产。当有好的项目出现时,全球资本都会聚焦香港。”
因此,2025年的港股上市潮呼之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