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创业公司因IPO受挫,决定出售自身。
12月11日,友阿股份发布声明,计划通过发行股份加现金的方式,收购深圳尚阳通科技的全部股权,并同步募集配套资金。这是一起典型的跨界并购案例,交易双方分别是友阿股份——一家在湖南地区颇具规模的百货零售商,以及专注于高端半导体芯片设计的尚阳通。尚阳通由蒋容领导,她在半导体行业深耕多年,公司虽未能在科创板上市,却找到了另一种实现上市目标的方法。
此类跨界并购行为在当前A股市场中较为常见。
更多细节披露:
此次交易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发行股份和支付现金购买资产;二是募集配套资金。友阿股份及37名其他交易方参与第一部分,包括蒋容、姜峰等人。第二部分则面向不超过35名符合条件的特定投资者。值得注意的是,友阿股份调整了收购目标比例,从原来的82.37%提升至100%。
尚阳通是一家致力于工业级和车规级功率器件芯片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被评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及高新技术企业。
友阿股份成立于2004年,隶属于湖南友谊阿波罗控股,旗下涵盖多个知名品牌,业务覆盖百货零售、直播电商及股权投资等领域。
友阿股份在公告中指出,近年来,由于消费者习惯改变及电商等新兴模式的影响,其传统零售业务受到冲击,业绩承压。此次并购将助其向功率半导体领域转型,开辟新增长点,加速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从零售到半导体,友阿股份借跨界并购探索新机遇。今年,证监会发布的“并购六条”政策,为A股市场跨界并购创造了条件。这对谋求转型的传统企业而言,是借助科创企业实现二次增长的好机会。
一位资深投资人提到,当前并购市场的一大趋势便是支持跨界整合。若并购标的与企业现有主业关联度过高,反而不利于转型。
IPO失败后的选择
尚阳通的掌舵人蒋容,是一位从业多年的女性企业家。她早年加入全球领先的半导体元器件分销商安富立,后来转战国内企业BCD半导体,逐步晋升为大中华区销售总监。遗憾的是,BCD半导体在美国上市后被收购,这让她意识到自主创业的重要性。
2014年,乘着国家扶持半导体产业的东风,蒋容与联合创始人林少安创办了尚阳通。这家企业专注于新能源功率器件技术,目标是打造具有竞争力的半导体品牌。成立初期便获得多家机构青睐,经历多轮融资。
随着融资进展,尚阳通估值稳步上升。2022年10月,Pre-IPO轮估值超50亿元。其产品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光伏等领域,公司也在积极筹备上市。2023年5月,尚阳通向科创板递交了IPO申请,估值预计超68亿元,但最终未能成行。同年7月,上交所终止了其IPO审核。
财务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2年,尚阳通营收分别为1.27亿、3.92亿和7.36亿元,净利润为亏损1311万、盈利4861万和1.39亿元。虽然2023年起业绩有所下滑,但蒋容坚信团队积累的长期经验能应对挑战。
最终,尚阳通选择并购路径,不失为明智之举。对背后投资者而言,这也是一次体面的退出方式。
越来越多企业选择出售
近期,在中国股权投资论坛上,信宸资本管理合伙人信跃升透露,调查显示七成企业正考虑出售。他预测未来两年并购市场将迎来爆发期,中国创业者的态度正在悄然转变。
今年以来,不少企业放弃IPO计划,转而寻求并购。比如,指纹芯片巨头汇顶科技收购了云英谷的控股权,后者曾尝试IPO但最终选择被并购。同样,嘉和生物与亿腾医药通过合并实现资源互补,亿腾医药借此圆了上市梦。
一位投行专家认为,IPO失败的企业往往具备优质资产,被并购后能快速提升价值,且在谈判中占据有利地位。
对VC/PE机构来说,当前IPO渠道收窄,并购成为重要退出渠道。例如,字节跳动收购耳机品牌Oladanc,其创始人加入字节团队,多家投资机构也在短时间内实现了退出。
通过出售,企业得以优雅地退出市场。一位投行负责人表示:“适合IPO的企业可通过并购扩大规模,快速达标;而独立IPO难度大的企业,直接出售给上市公司或其他买家也是可行选项。”
并购热潮正在兴起,但估值分歧和定价机制仍是关键问题。前海方舟董事长靳海涛指出,估值需灵活调整,不应仅依赖市盈率,否则会错失很多良机。只有平衡各方利益,才能促成双赢。
并购作为推动企业发展的有力工具,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