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动态

微信公众号

人工智能报

微信视频号

图灵汇

抖音号

图灵汇

小红书

AI中国

头条号

媒体矩阵

更多

以上自媒体由本平台或本平台合作伙伴提供服务。

    7月 24
  1. 今天
  2. 星期四
53:00
grade

4月19日,快手公益联合甘肃一山一水环境与社会发展中心和青海省年保玉则慈善基金会共同举办了“非遗传习学堂”第二期能力提升培训。活动选址甘肃临夏,为来自甘肃、青海和山西的18位非遗传承人提供了数字技能培训,内容包括短视频制作、人工智能技术应用、非遗教学法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等,目的是为非遗技艺注入新动力。

助力非遗传承人突破困境

数据显示,全国四级非遗传承人数量已超十万,但部分偏远地区的传承人因资源有限,面临技艺难传、收入不高和传播渠道不足的问题。“非遗传习学堂”为此设计了一系列支持措施,通过提升技能和开拓市场,帮助传承人让古老技艺焕发新生。

数字化推动非遗发展

此次培训不仅是传承人之间的交流平台,还借助数字技术开辟了“非遗+科技”的新路径。参与的18名传承人学习了剪纸、景泰蓝、泥塑等多种传统工艺。通过资金扶持、技能培训和宣传推广相结合的方式,他们得以跨越地域限制,通过短视频直播触及更广大的受众。

AI技术赋能非遗创新

值得一提的是,培训中引入了深度人工智能技术。在“AI助力非遗传承”课程中,讲师何浩展示了快手研发的“可灵AI”,并演示了它在短视频创作、文案撰写和素材生成上的应用。会宁剪纸传承人曹海仁表示,过去绘制一幅作品需要两天,现在借助AI工具只需三分钟即可完成,大幅提升了效率和质量。

校园内的非遗教育

非遗走进校园也成为培养新生代接班人的重点。青海果洛州的两位传承人登德日和扎西兰加分享了他们在学校开设“可灵AI与非遗技艺”课程的经历。学生对AI技术表现出极大兴趣,决心认真学习,为传承本土文化出一份力。

多维度能力提升

培训期间,不仅有理论课程,还有丰富的实践环节。例如,兰州交通大学染缬艺术研究所的张宁老师讲解了非遗研学课程的设计;势成咨询创始人韦栋通过案例分析传授了版权登记、品牌建设和侵权防范的知识;何浩讲师则具体指导了短视频账号运营、内容策划和视频制作。

实地体验与技艺切磋

课程结束后,学员参观了多个代表性非遗文化地点,如林家遗址彩陶非遗工坊、茶马古市和八坊十三巷,与当地传承人面对面交流技艺,并学习工作室运营的经验。

快手的公益愿景

作为国内首个依托互联网技术为困境中的非遗传承人提供全方位支持的公益项目,“非遗传习学堂”自2024年启动以来,已助力多位传承人在技艺传承和经济效益上取得双丰收。未来,快手将持续利用技术优势和社会责任感,探索更多创新方案,让非遗在新时代重获活力。

扫描二维码即可下载图灵汇App
  • 扫码关注
  • 图灵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