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与国际数据公司(IDC)联合发布的报告显示,人工智能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将显著助力重点行业降低碳排放。研究预计,从现在到2060年,AI相关技术有望帮助减少超过350亿吨的碳排放。
这项研究成果被纳入双方合作编写的《2021年中国人工智能助力“双碳”目标达成白皮书》中。这是中国首份聚焦AI助力“双碳”目标的行业报告,全文约2.7万字。报告围绕国家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详细探讨了AI及相关信息技术在各行业的具体应用,包括技术种类、工作原理、实际案例及行业实践等内容,强调了它们在提升效率、节约能源和推动绿色发展中的作用。报告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降碳路径,为更好地挖掘AI技术的减碳潜力提供了参考。
研究认为,实现碳中和需要依靠技术创新。AI技术的发展将通过信息通信设施广泛应用于不同行业,并与现有的减碳技术相结合,产生巨大潜力。预计到2060年,与AI相关的技术减碳贡献将占到70%,总减碳量将超过350亿吨。
以交通行业为例,2020年中国交通行业碳排放量约为10.4亿吨,占全国总排放量的9%。采用智能信号灯控制等缓解拥堵的智能交通技术,可以大幅提升城市主干道交叉口的通行效率,从而大幅减少碳排放。比如,在一座千万人口的城市中,每年可减少至少4.16万吨二氧化碳排放,相当于1.4万辆私家车一年的碳排放量。
此外,IDC基于其对全球IT市场的长期观察和数据分析,通过建立数据中心碳排放模型发现,仅2020年,全球使用云计算就减少了相当于近2600万辆燃油汽车上路运行或减少3900亿公里行驶里程的碳排放量。这一成果相当于所有特斯拉电动汽车碳影响总和的15倍以上。
报告还提到,随着各行业对数字化技术依赖加深,业务场景对算力的需求持续增长。在消费端,个人设备的智能化也推动了对数据中心算力需求的上升。2020年中国数据中心用电量超过2000亿千瓦时,超过了上海市的总用电量。而百度自建的数据中心在2020年的能效比值(PUE)为1.14,每10万台服务器年均节电量可达1亿度电,相当于10万居民用户的年用电量。这意味着百度一家企业的节能效益就相当于德国一个中型城市的全年用电量。
今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动通信等新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深度融合。企业既是主要的碳排放源,也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推动力量。
作为领先的AI企业,百度始终重视在技术研发上的投入和积累,其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百度大脑整合了AI技术的成果与产业经验,不仅为创新者提供“AI工具箱”,也为社会和产业的智能化转型提供技术支持。近年来,百度研发了5500亿参数的知识图谱和知识增强的深度语义理解技术,以及昆仑和鸿鹄AI芯片等产品。同时,百度推出了国内首个自主研发且功能完善的产业级深度学习开源平台飞桨,服务了406万开发者和15.7万家企事业单位。此外,百度还联合鹏城实验室共同开发了全球首个知识增强的千亿大模型——“鹏城-百度·文心”,参数规模达到2600亿,成为当前全球最大的中文单体模型。另外,百度发布了全球首个百亿参数预训练对话生成模型PLATO-XL,参数规模达到了110亿。